題清徹上人院
古寺臨壇久,松間別起堂。
看添浴佛水,自合讀經香。
愛養無家客,多傳得效方。
過齋長不出,坐臥一繩床。
古寺臨壇久,松間別起堂。
看添浴佛水,自合讀經香。
愛養無家客,多傳得效方。
過齋長不出,坐臥一繩床。
古老的寺廟臨近戒壇歷史久遠,在松樹林間另外建起了殿堂。看著增添浴佛的凈水,自然聞著讀經時燃的香火。喜愛收留無家可歸的人,還多傳出有療效的藥方。吃過齋飯長時間不出門,整天坐臥在一張繩床上。
臨壇:臨近戒壇。戒壇是僧人受戒的地方。
別起堂:另外建起殿堂。
浴佛水:佛教儀式中用來浴佛的水。
合:聞,嗅。
無家客:無家可歸的人。
得效方:有療效的藥方。
過齋:吃過齋飯。
繩床: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在游歷寺廟時,被清徹上人的修行生活和高尚品德所打動,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對其的敬意和對寺廟修行氛圍的喜愛。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清徹上人的修行生活和高尚品德。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白描展現寺廟生活場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為研究古代寺廟文化和僧人生活提供了生動素材。
高處渾無一點塵,平川極目凈于茵。
松聲滿院日亭午,世味著人誰識真。
倘乞半巖容卜筑,仍留別浦待垂綸。
寒灰豈復重然望,獨愛新詩語不陳。
重來日涉整前盟,欲與淵明細論朋。
向市閙中渾覺勝,可人幽處不妨仍。
歲寒依舊竹三逕,春意長新花數棚。
對景舂容無一事,好將氣馬款調乘。
少年并馬曲江游,曾到慈恩塔上頭。
過眼流光真露電,驚心宦海半沉浮。
君今又隔重泉夢,世事嗟傷逝水流。
獨立東風數華發,不堪春草起離愁。
去年蹉卻漚麻時,寒女卒歲號無衣。
今年無葉蠶眠遲,五月簇繭方繰絲。
絲成那望衣兒女,且織霜縑了官賦。
不愁織盡杼軸空,只恐精麤不中度。
寒女寒女無重嘆,且將敗縷縫新綻。
愿得明年蠶葉平,剜肉醫瘡為汝辦。
一舟小如葉,橫在波濤中。
紛紛川上人,欲渡愁北風。
有帆天際來,漸近葭葦叢。
寄聲與問訊,恐是陶朱公。
鐘樓上念贊,床腳下種菜。
不會不自在,會得是障礙。
白狗吃生姜,胡人夜渡關。
若不得流水,還應過別山。
茅齋高臥日將午,自起鉤簾試香縷。
門前剝啄誰叩門,杖履蕭然顏貌古。
亟呼兒童延入座,餉以清風滌袢暑。
論醫說相俱第一,觸熱遠來尋我語。
嗟哉人生浪辛苦,到頭事事皆塵土。
萬錢鼎食吾無取,君有仙茅幸分與。
清清一點玉,枯枝絕鮮鮮。
歷歷霜林奇,未省有此妍。
雅如哲君子,覺在群蒙先。
揭之幾案上,使我心灑然。
莫教滿地長莓苔,杖屨從今日日來。
曲徑要隨松巷轉,柴門須對石橋開。
墻頭花木因時種,案上圖書任意堆。
幸有林泉可投老,忍將雙腳踏塵埃。
景色隨生指顧間,踏翻香雪弄潺潺。
奏編誰上三千牘,寶帶爭拖十二環。
有底窮愁惟甔石,無多遠意但盆山。
何時萬頃滄波去,乞我扁舟自在閑。
汝生方滿歲,伯發已星星。
桑苧甘投老,蘭蓀喜向榮。
席間無一印,帷下有諸經。
莫學魚兒戲,來年快聚螢。
伏枕衰方劇,搘筇氣忽增。
細泉鳴暗竇,疎樹映孤燈。
斷鴈寒依渚,長魚健脫罾。
行纏已無用,卻作在家僧。
閑居最與性相便,勤即繙書懶即眠。
終日閉門真省事,有時面壁似耽禪。
大椿歲籥祈親壽,斷簡生涯聽子傳。
待問洪崖覓丹訣,白云深處引寒泉。
我家西山巔,四壁皆此君。
朅來事奔馳,日與茅葦親。
方思坡仙詩,恐入俗士群。
止我宿者誰,此君滿其門。
頎然千百夫,一見若故人。
夜深清風來,好音夢中聞。
呼童啟北窗,為渠炷爐芬。
碧雞夜半聲啁哳,喚起幽人步林樾。
秋高風露著群木,無數寒花泣明月。
松篁一徑宛如畫,石溜涓涓更清絕。
山巔便好結茅廬,莫待他年鬢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