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 踏歌詞 二
逶迤度香閣,顧步出蘭閨。
欲遶鴛鴦殿,先過桃李蹊。
風帶舒還卷,簪花舉復低。
欲問今宵樂,但聽歌聲齊。
逶迤度香閣,顧步出蘭閨。
欲遶鴛鴦殿,先過桃李蹊。
風帶舒還卷,簪花舉復低。
欲問今宵樂,但聽歌聲齊。
腳步緩緩走過飄香的樓閣,回首漫步走出華麗的閨房。想要環繞鴛鴦殿游玩,先經過了桃李盛開的小路。風吹衣帶時而舒展時而卷攏,頭上的簪花時而舉起時而低垂。若問今晚有多歡樂,只聽那整齊的歌聲就知道了。
逶迤:形容腳步緩慢、曲折前行的樣子。
顧步:回首漫步。
蘭閨:女子的居室,這里指代華麗的閨房。
遶:同“繞”,環繞。
桃李蹊:指桃李盛開的小路,出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簪花:女子頭上插戴的花。
《踏歌詞》是唐代的一種歌舞曲,多在節日夜晚演唱。這首詩創作于唐代,當時社會繁榮,節日活動豐富。詩人描繪了女子們在節日夜晚出游踏歌的場景,展現出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歡樂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女子節日夜游的歡樂場景。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生動、意境歡快。在文學史上,它是唐代歌舞曲辭的代表之一,反映了當時的民間娛樂文化。
故國三千里,
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
雙淚落君前。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山店門前一婦人,
哀哀夜哭向秋云。
自說夫因征戰死,
朝來逢著舊將軍。
黑云壓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簫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古臺搖落后,秋入望鄉心。
野寺來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
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
板橋人渡泉聲,
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
卻喜曬谷天晴。
沅湘流不盡,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起,
蕭蕭楓樹林。
流落征南將,曾驅十萬師。
罷歸無舊業,老去戀明時。
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
茫茫江漢上,日暮欲何之。
吹沙復噴石,曲折仍圓旋。
野客漱流時,杯粘落花片。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