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二首 二
鳳翣擁銘旌,威遲異吉行。
漢儀陳秘器,楚挽咽繁聲。
駐綍辭清廟,凝笳背直城。
唯應留內傳,知是向蓬瀛。
鳳翣擁銘旌,威遲異吉行。
漢儀陳秘器,楚挽咽繁聲。
駐綍辭清廟,凝笳背直城。
唯應留內傳,知是向蓬瀛。
飾有鳳凰圖案的大掌扇簇擁著銘旌,行進遲緩與吉事出行不同。依照漢朝禮儀陳列天子的葬具,楚人送葬的挽歌悲咽而嘈雜。靈車停下告別太廟,凝重的胡笳聲中離開直城。只有留下宮中的記載,才知道是前往仙境。
鳳翣(shà):飾有鳳凰圖案的大掌扇,出殯時的儀仗。
銘旌:靈柩前標志死者官銜和姓名的旗幡。
威遲:同“逶迤”,形容徐行。
吉行:為吉事而出行。
秘器:棺材。
楚挽:楚人送葬時的挽歌。
駐綍(fú):靈車。
清廟:太廟。
凝笳:凝重的胡笳聲。
直城:京城。
內傳:宮中的記載。
蓬瀛:蓬萊和瀛洲,傳說中的仙境。
此詩創作于德宗皇帝去世后。唐德宗李適在位期間有一定的政治作為,但也面臨諸多困境。他去世后,朝廷舉行隆重葬禮,詩人創作此挽歌表達對皇帝的哀悼。
這首挽歌主旨是哀悼德宗皇帝,通過對葬禮場景的描寫,展現出皇家葬禮的莊嚴肅穆。在文學史上,它是反映唐代挽歌文化的典型作品,體現了當時挽歌莊重典雅的風格特點。
傳得壺天卻老方,茫茫八極任翱翔。頹齡若使真能制,大濟蒼生總壽康。
南飛烏,尾畢逋,白頭啞啞將眾雛。渭河西岸逐野馬,白門東樓追赤兔。冀豚荊犬肉不飽,展翼南飛向江表。江東林木多俊禽,不許南枝三匝繞。老烏莫侮髯郎小,髯郎詎讓老烏老。東風一炬烏尾焦,不使老烏矜觜爪。老烏自謂足奸狡,豈信江湖多鷙鳥。捽烏頭,啄烏腦。不容老烏棲樹枝,肯使蛟龍戲池沼。釋老烏,未肯搏,紫髯大耳先相攫。河東老羽云外落,老烏巢成哺銅雀。
香雪千山煖不消,我行處處踏瓊瑤。絕勝破帽騎驢客,風雪尋詩過灞橋。
角門閉了曉方開,坐撚霜髭盡雪灰。縱有浩然堪共直,法嚴不敢喚渠來。憶昔初寒已拂衣,當時曾悔出山非。而今老去都忘了,開盡荼梅尚未歸。才薄何堪草兩麻,封題進了鼓三撾。平明掣鎖無公事,閑看金魚咽落花。上水船須寸寸挨,摩挲空腹愧非才。熱瞞舍下癡兒女,道是先生視草來。
一騎遙沖雨色來,金門曾念舊蒿萊。含杯四座俱仙吏,授簡三曹各賦才。紫氣豐城看射獄,丹砂勾漏待登臺。春光倘憶成都客,人日詩篇海上裁。
蘚壁摩崖有洞天。低階繞石響流泉。俗懷暫許忘塵煩。風雅千年馀勝跡,神魂一霎接前賢。茶煙竹霧且流連。
論交十載慣追隨,聞死今朝意尚疑。豈果光芒天所妒,從教肝膽世難窺。病中抑郁常懷我,別后殷勤屢寄詩。為語茸城泉下侶,如今已是太平時。
山拆江通萬里流,菱花雙照繭眉頭。掃除卻月橫云樣,別有顰風蹙雨愁。明月入波那可捉,長庚伴月本同游。君看夜夜青天上,渠與姮家分管秋。
早年節鉞便登壇,歷盡羊腸幾百盤。怒擲千金酋長哭,密誅三校悍兵安。梧楸局外吹毛易,劍戟林中任事難。白發老臣憂世道,艱危未必是呼韓。
壯歲不自食,有懷成著書。從來生計拙,天意果何如。樹近秋聲早,苔深轍跡疏。知音人豈少,顧已愧空虛。
遺廟荒涼古木稠,孤忠千載思悠悠。頻摧北虜三千士,獨障南藩百二州。落日旌旗迷大澤,屯云劍戟枕長流。當年玉輦西還日,勛業誰將汗簡收。
日月真可畏,烏兔翻空猬。春秋真可畏,龍虎食時蜚。山河真可畏,失險無尊貴。時心真可畏,覆手分千罻。殺機真可畏,野血流腥味。虛名真可畏,實禍從中沸。崇高真可畏,釜滿招人溉。丹青真可畏,梼杌浮霜氣。爾室真可畏,漏影難私諱。立身真可畏,失足多逢腓。八者在天人,二者當前暨。乾坤為斧锧,胎卵同歔欷。夷險非一涂,燥濕終殊匯。在天我何憂,在人我何愾。在我宜獨求,生安死亦慰。雖畏君勿畏,古哲遙相謂。
瑪瑙坡前春未來,幾番空棹酒船回。西湖今日清如許,一樹梅花壓水開。
西風殘葉帶荒溝,旅館誰堪宋玉愁。岐路自傷孤客暮,云山空見斷鴻秋。家林舊業馀青草,萍梗生涯任白頭。幾度扁舟吹笛夜,令人歸夢滿東流。
佛日增輝國政和,靈牙有詔賜摩訶。因風吹火何勞力,垂手同修窣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