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寄憶舊游因作報白君以答
報白君,別來已渡江南春。江南春色何處好,燕子雙飛故官道。
春城三百七十橋,夾岸朱樓隔柳條。丫頭小兒蕩畫槳,長袂女郎簪翠翹。
郡齋北軒卷羅幕,碧池逶迤遶畫閣。池邊綠竹桃李花,花下舞筵鋪彩霞。
吳娃足情言語黠,越客有酒巾冠斜。坐中皆言白太守,不負風光向杯酒。
酒酣襞牋飛逸韻,至今傳在人人口。
報白君,相思空望嵩丘云。其奈錢塘蘇小小,憶君淚點石榴帬。
報白君,別來已渡江南春。江南春色何處好,燕子雙飛故官道。
春城三百七十橋,夾岸朱樓隔柳條。丫頭小兒蕩畫槳,長袂女郎簪翠翹。
郡齋北軒卷羅幕,碧池逶迤遶畫閣。池邊綠竹桃李花,花下舞筵鋪彩霞。
吳娃足情言語黠,越客有酒巾冠斜。坐中皆言白太守,不負風光向杯酒。
酒酣襞牋飛逸韻,至今傳在人人口。
報白君,相思空望嵩丘云。其奈錢塘蘇小小,憶君淚點石榴帬。
回復白君,自與你分別后,我已度過江南的春天。江南的春色哪里最好呢?是那古官道上雙飛的燕子。春天的城市里有三百七十座橋,兩岸的紅樓被柳條隔開。小姑娘們劃著畫槳,長袖女郎頭戴翠翹??S北軒卷起羅幕,碧綠的池水蜿蜒環(huán)繞著畫閣。池邊有綠竹和桃李花,花下的舞筵如同鋪著彩霞。吳地女子多情且言辭伶俐,越地客人有酒而頭巾歪斜。座中之人都說白太守,不辜負這美好風光,盡情飲酒。酒興正濃時鋪開紙張揮灑出飄逸的詩韻,至今還在人們口中流傳?;貜桶拙?,我只能空自望著嵩丘的云來寄托相思。無奈那錢塘的蘇小小,也因思念你而淚水滴落在石榴裙上。
樂天:指白居易。
丫頭小兒:指小姑娘。
長袂:長袖。
簪翠翹:頭戴翠翹這種首飾。
郡齋:指州郡長官居住的房舍。
吳娃:吳地的美女。
黠:聰慧、伶俐。
越客:指作者自己,作者當時在越地任職。
襞牋:鋪開紙張。
嵩丘云:嵩丘的云,可能與白居易所處之地有關(guān)。
蘇小小:南齊時錢塘名妓,這里借指思念白居易的女子。
此詩是作者回應白居易憶舊游的詩作。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推測是作者在江南任職期間,白居易寄詩回憶往昔,作者便寫詩作答,詩中描繪了江南春天的美景,也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
這首詩主旨是回應白居易,描繪江南春色以寄相思。其特點是景色描寫細膩,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但展現(xiàn)了當時文人之間的詩歌唱和交流。
永日徒離憂,臨風懷蹇修。
美人何處所?孤客空悠悠。
青鳥跂不至,朱鱉誰云浮。
夜分起躑躅,時逝曷淹留。
故人今洞主,雄鎮(zhèn)古瀛州。白鹿經(jīng)猶講,紅羊劫未收。秋城明落照,孤塔枕寒流。獨客來天末,相思倚柁樓。
七載春明別,重逢五嶺東。共驚須鬢改,暫喜笑言同。落葉人千里,寒蘆雪滿篷。相看遽乖隔,歸棹大匆匆。
程水愁邊溯,韓山望里遙。秋風吹古渡,落日滿浮橋。滄海使方出,綠林兵未消。過君江上宅,暮雨悵蕭蕭。
甕頭骨醉傷心事,
再世為貓恐未真。
何苦當初持鷸蚌,
坐令阿武作漁人。
浮生已是七旬人,
負盡韶光秋復春。
閑讀詩文清俗慮,
此中深味最真真。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詠史時。
曠古第成千覺夢,中原都入一枰棋。
唐虞玉帛煙光紫,湯武干戈草色萋。
觀古事多今可見,堯夫非是愛吟詩。
宋運方當絕,人心未死何。降王納款日,義士揮天戈。鞏信支東固,文山節(jié)五坡。君看草木氣,猶自壯山河。
秦賈先亡國,文山可奈何。自憐天下詔,誰奮魯陽戈。生死勤三后,忠誠動五坡。高風不可見,名落舊山河。
追塵特地起,孤憤奈天何。翠玉樓前淚,黃云塞下戈。二龍爭北野,孤鶴夢東坡。卻憶樊籠外,乘槎欲泛河。
長安俠少年,結(jié)束事行邊。
珠瓔絡戰(zhàn)馬,白羽控飛弦。
流盼萬人靡,光彩何翩翩。
暮宿歸燕市,朝游出甘泉。
黃金買死士,白璧奉高賢。
倜儻負奇氣,談笑兵圍間。
所歡在知己,軀命乃易捐。
秋霜烈日生前操,
流水行云意外詩。
未必中興四君子,
于斯二者更兼之。
夕陽暝前山,迢遞出深谷。
引領(lǐng)望青林,紆徑凡百曲。
石盡泉聲小,秋高山氣肅。
行行得古寺,歷歷見喬木。
月出僧未歸,林深鳥先宿。
山門不見人,涼露下修竹。
且刺扁舟入芰荷,
香風中聽采蓮歌。
秋來最好樽前物,
霜滿江天蟹二螯。
經(jīng)歲漫相思。到窗前,破臘時。
問伊清瘦因何事。怕東君未知。看南枝放遲。
迢迢驛使誰堪寄。夜來宜。無風有月,把酒對冰姿。
青鳥銜書向薜蘿,下元今日上升多。西行侍者還徐甲,無上仙人是大羅。
玉柱故應句曲有,瑤箱只待阿環(huán)過。三天倘草諸公制,誰應宏詞第一科。
聞君擬煉大還丹,與唱仙家行路難??绽镌栖囼溣麎?,風前石髓健堪餐。
胡髯日射黃金鼎,蛻骨天遺白玉棺。何似羃?藏宛若,年年春色醉長安。
豺虎既搆患,蒼生無生理。
天心未厭亂,命世才不起。
士生此世間,富貴益蒙恥。
伊余伏草澤,萬事不掛齒。
茍全亂世命,讀書求其是。
意得自怡悅,忘情到生死。
入宮久已擅才名,
樓上爭傳月旦評。
明月夜珠饒賞識,
當年沈宋是門生。
宣城牛尾雪天貍,
梅老饞涎為賦詩。
曾與沐猴戲相得,
脂膏爭奈獵人知。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