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搆西亭偶題因呈監軍及幕中諸公
瀛海無因泛,昆丘豈易尋。
數峰聊在目,一境暫清心。
悅彼松柏性,愛茲桃李陰。
列芳憑有土,叢干聚成林。
信矣子牟戀,歸歟尼父吟。
暗香蘭露滴,空翠蕙樓深。
負鼎位嘗忝,荷戈年屢侵。
百城煩鞅掌,九仞喜嶇嵚。
巴漢溯沿楫,岷峨千萬岑。
恩偏不敢去,范蠡畏镕金。
瀛海無因泛,昆丘豈易尋。
數峰聊在目,一境暫清心。
悅彼松柏性,愛茲桃李陰。
列芳憑有土,叢干聚成林。
信矣子牟戀,歸歟尼父吟。
暗香蘭露滴,空翠蕙樓深。
負鼎位嘗忝,荷戈年屢侵。
百城煩鞅掌,九仞喜嶇嵚。
巴漢溯沿楫,岷峨千萬岑。
恩偏不敢去,范蠡畏镕金。
瀛海無法輕易泛舟前往,昆侖仙山哪能容易尋訪。幾座山峰暫且收入眼底,這一方天地暫時讓人心靜。喜愛那松柏的堅韌本性,戀慕這桃李的濃蔭清涼。眾芳競艷全憑腳下沃土,樹干叢生匯聚成林蒼蒼。確實如魏牟眷戀朝廷,又像孔子感嘆歸鄉。蘭花沾露暗送香氣,蕙樓深幽滿是翠色。我曾愧居相位輔佐君王,連年從軍歲月漫長。管轄百城事務繁忙,欣喜高峻山峰聳峙。巴漢之地行船往返,岷峨山脈群峰林立?;识魃詈癫桓译x去,如范蠡畏忌熔金之禍。
瀛海:傳說中的東海,泛指遙遠的仙境。
昆丘:即昆侖山,古代神話中的仙山。
子牟戀:指戰國魏公子牟“身在江海,心馳魏闕”的典故,喻指對朝廷的眷戀。
尼父吟:尼父指孔子,《論語》載孔子有“歸歟”之嘆,此處指歸鄉之思。
負鼎:用伊尹負鼎干湯的典故,指輔佐君主。
荷戈:指從軍,持武器。
鞅掌:事務繁忙的樣子。
嶇嵚(qū qīn):山勢高峻的樣子。
范蠡畏镕金:范蠡助越滅吳后功成身退,避免“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此處喻指因君恩不敢輕易離朝。
此詩當為作者新筑西亭時所作,呈送監軍及幕僚同賞。詩中提及‘巴漢’‘岷峨’等地名,推測創作于四川地區任職期間。此時作者身兼政務與軍事,既有對自然之景的喜愛,亦有對仕途責任的感慨。
全詩通過描繪西亭周圍的自然景色,結合自身仕途經歷與歷史典故,抒發了對自然之趣的喜愛、對朝廷的忠誠、政務繁忙的感慨,以及對進退出處的審慎思考。詩中景、事、典交融,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素養與復雜的內心世界。
霜風襲客裘,朝日曬農背。誰遣役此軀,隠痛在五內。
宿草漸重生,跼蹐處覆載。扶衰策瘦筇,乞靈問龜蔡。
往來才信宿,屏息過阛阓。夙駕三十里,仆夫已告憊。
小庵闞道旁,丈室藏法界。叩扉僧出迎,面熟不猜怪。
白發久不梳,爬癢得痛快。荷設茗椀供,仍有蒲食配。
去此已五霜,重來發孤慨。一飽猶可謀,三釜已不逮。
退藏心甚甘,世故肯相貸。博陵隠君子,堂萱春未艾。
悠悠我之思,此日君當愛。
清源吾愛陳來叔,紫帽家聲藹月評。
苦學心能通造化,擇交足不出門庭。
人知長宋名先弟,誰識子由文勝兄。
聽取搢紳傳好語,可軒后有兩魁星。
我生之辰日在亢,斗牛之宿晻無耀。獨有首尾二虣星,角立昴氐爭系標。
一生奇蹇良苦之,已分青云輸年少。每逢星史說經躔,探手止之頭屢掉。
談天一日叩齋扉,信口陽秋天下妙。數靈不用蓍草占,機秘時將道眼照。
玄中巧奪君平胎,圣處深入渾沌竅。俗人籌星亂如麻,蠡測管窺工竊剽。
聽君談唾如秦青,字字宮商合腔調。如何孤身無所賞,萍梗風波任浮漂。
正緣苦泄造化機,真宰忌之神所誚。方知多技故多窮,凡事皆然君莫笑。
雖然知己豈無人,試往京城謁權要。一絲莫久牛蹄灣,滄海六鰲待君釣。
竹軒治郡政成時,卻值王孫慶玉墀。
無吏下鄉民點塔,捐田入學士礱碑。
平反陰德堪娛母,清白家風更課兒。
見說元宵燈不放,為他百姓惜膏脂。
二車人物漢三明,來主壺山壽永盟。
眾口是碑均詠德,片言如秤不容情。
斯文陰有扶持力,循吏何求烜赫名。
早晚政成天上去,舊廛還憶老農耕。
一自黃臺詠摘瓜,傷心吾道竟非耶。
病來陶侃少獻替,老去謝安微誤差。
萬里長江饒一曲,連城白璧略纖瑕。
太玄草就無人識,付與知音弟子芭。
近日柔絲可著鴉,又分晴絮落天涯。
絕無氣力元非雪,空費形容不是花。
便解與春遮去路,也添為客重思家。
雨余留得閑蹤跡,綠染浮萍夜聽蛙。
重欄俯江湄,四箔卷云表。
晴暉爍纖翳,萬里歸一眇。
清高樓上人,眼闊天地小。
何當倚秋空,吟送飛鴻杳。
容膝都盧屋一間,圖書左右任披翻。
催詩急雨來迢遞,吹面涼風過等閑。
生意無邊庭下草,清香不斷畹中蘭。
日長無事真仙隠,作甚辛辛苦苦官。
先生詩筆覷天巧,國中往往無曹鮑。
一讀快如檄愈頭,抓癢底用麻姑爪。
千古詞林有若人,誰復庸中夸佼佼。
當年流落見丹心,懸知世道終難拗。
玉堂豈不愿公留,群吠其如尨也狡。
出入風波千萬里,葛巾野服混蠻獠。
饑來只字不堪煮,豆粥一盂粗可飽。
跋前疐后竟何成,贏得清名占箕昴。
與公同時富貴人,名字磨滅隨蟣蚤。
丈夫當為不朽計,方寸莫被饑寒擾。
栢葉椒花未報春,陽和先到四筵賓。
傳觀秀句堪呈佛,諦聽清談太迫人。
子舍香醪浮甕碧,孫枝名果薦盤新。
卻將甘旨分寒陋,尤見先生愛士真。
贈君古墨三寸許,君知此墨從來處。溧陽石化幾千年,鋼鐵臼經三萬杵。
昔我得之于異人,使我拾襲藏為珍。我今以半為君遺,物以少貴君勿嗔。
來歲八月西風里,我曹忼慨辦行李。書囊無底將不去,檢點笥中惟有此。
用時須留一匕余,丹墀大對要煩渠。更有浯溪紀功石,待問君王乞墨書。
奇士束科目,炯如金在沙。
孤吟娛草帶,幾度見槐花。
此舉衣才綠,相看鬢欲華。
泥金墨猶濕,已報熟葵瓜。
吾祖有方平,曾與麻姑會。滄溟化為田,彈指五百歲。
又有仙人喬,神游八極外。朝舄作鳧飛,世緣比蟬蛻。
寥寥千載后,之子得正派。風度亦可人,春秋況未艾。
朝搬紫河車,暮結飛霞佩。嚴事鐘與呂,信心終不退。
經營白玉壇,肖象儼相對。四面來青山,獻奇飛羽蓋。
爐熏徹玉虛,劍水清塵界。瓊笈閱千函,丹方探三昧。
誰謂三鳧遙,近在吾境內。蓬萊若云小,孰能為之大。
吾郡稱多士,君家總俊游。
仲方在閑散,伯又襲編修。
道與時升降,賓隨主去留。
郵亭還祖餞,別意爽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