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禪師寺華上人次韻三首 三
德士名難避,風流學濟顛。
禮羅加璧至,薦鶚與云連。
塵世休飛錫,松林且枕泉。
近聞離講席,聽雨半山眠。
德士名難避,風流學濟顛。
禮羅加璧至,薦鶚與云連。
塵世休飛錫,松林且枕泉。
近聞離講席,聽雨半山眠。
有德之士名聲難以回避,其風流瀟灑好似學了濟顛和尚。禮聘的羅網加上美玉般的誠意到來,舉薦賢才如同與云相連。在這塵世就不要再四處云游,在松林里枕著清泉安歇。最近聽聞您離開了講席,在半山聽著雨聲入眠。
德士:指有德行的人,這里指華上人。
濟顛:即濟公和尚,以癲狂濟世聞名。
禮羅:禮聘的羅網,指邀請。璧:美玉,代表誠意。
薦鶚:舉薦賢才,典出《后漢書·禰衡傳》。
飛錫:僧人云游四方,持錫杖,故稱云游為飛錫。
講席:講學的地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的名利紛擾,而華上人能堅守自我,遠離塵世。詩人或許是在與華上人有一定交往后,有感于其品行和生活方式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華上人的德行和超脫塵世的生活。其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清幽,通過對比展現主人公的選擇。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超脫生活的向往。
碩果何年海外傳,香分龍腦落瓊筵。中原不識此滋味,空看唐人異木篇。
頹城百戰后,荒宅四鄰通。將軍樹已折,步兵途轉窮。吹臺有山鳥,歌庭聒野蟲。草深斜徑沒,水盡曲池空。林中滿明月,是處來春風。唯馀一廢井,尚夾兩株桐。
子真仙去學喬松,華宇經營得我公。海近蓬瀛全彷佛,山經樓閣半虛空。一千里地檐前月,九萬程天座上風。從此鑒中登望好,卻應渾勝水晶宮。參陪初見剪蒿萊,頃刻疏紅戶牖開。賀老湖光浮枕簟,梅家山色染樓臺。翠微已借云根筑,青瑣仍供月影來。聞說紫泥追詔近,使星躔次傍三臺。
與山違日久,忽遇灑我神。黃鳥出谷鳴,悠然江南春。晴峰倚崔嵬,空翠來氤氳。盤旋山壑里,不見人間人。
搖燈屏曲。裊一縷詩魂,和香來去。玉立癯身,寄托盆中無多土。掬泉漫入銅壺供,展病干、依然蒼古。記鋤明月,種成偏遠,故園雙樹。重數。芳尋蹤跡,疏篁外、冉冉綠鬟欹霧。曉夢斜街,舊日春寒怎生賦。深卮隔雪爐邊句。問何似、瘦驢溪路。淡然吟對黃昏,橫琴無語。
畫閣臨流想像題,倚欄翹首覺天低。名花無數侵簾入,好鳥多情傍戶啼。近水迢迢經雨綠,遙山隱隱拂云齊。從來吏隱難兼得,城市還驚似澗溪。
五十年來謫酒星,壚頭甕側任沉冥。淋淳酣暢予何意,世上于今忌獨醒。
神仙洞府好逍遙,不似人間歲月銷。海岳高深誰可測,九重天上自相邀。
秋高月冷曉風斜,路近靈山望眼賒。疊巘浮青迷鳥道,三峰瀉玉鎮龍沙。空潭碧蓄源頭水,老樹紅酣雪后花。安待飛仙同舉袂,登巔一覽赤城霞。
弟兄能有幾人同,酒趣詩情冷淡中。須記松梅滿山雪,莫隨桃李杏花風。
風草草,露濃濃。筑起愁城幾萬重。黃葉滿庭人未掃,一聲哀雁五云中。
家住青山若個邊,白云無路樹參天。讀書聲里蘿窗午,風散烹茶一縷煙。
娟娟青竹枝,兀兀蒼石頂。翠袖倚深林,秋高露華冷。
妙明絕思,廓靜無涯。智空三際,性融二儀。借功光歷歷,借伴老垂垂。文彩縱橫成底事,機頭初不掛梭絲。
萬卷書生劉魯風,閑來無事不從容。香風不動松花老,宿雨初收草木濃。莫把文章動蠻貊,悔將名利役疏慵。人生到處知何似,泛剡寒宵興一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