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皇帝廟樂章 亞獻終獻
秩禮有序,和音既同。
九儀不忒,三揖將終。
孝感藩后,相維辟公。
四時之典,永永無窮。
秩禮有序,和音既同。
九儀不忒,三揖將終。
孝感藩后,相維辟公。
四時之典,永永無窮。
祭祀的禮儀井然有序,和諧的樂音已經奏響。各種禮儀規范沒有差錯,三次作揖之禮即將結束。孝心感動了藩王諸侯,諸侯們相互輔助。四季的祭祀大典,永遠延續沒有盡頭。
秩禮:有秩序的禮儀。
和音:和諧的樂音。
九儀:古代天子接待不同等級諸侯、使臣的九種禮節。忒:差錯。
三揖:古代的一種禮儀,作三次揖。
藩后:藩王諸侯。
相維:相互輔助。辟公:指諸侯。
四時之典:四季的祭祀大典。
讓皇帝李憲是唐睿宗李旦長子,主動將太子之位讓給弟弟李隆基。此樂章是祭祀讓皇帝時演奏的,創作于祭祀活動舉行之時,當時唐朝社會相對穩定,祭祀活動是重要的國家禮儀,用以表達對祖先和重要人物的尊崇。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祭祀讓皇帝儀式的莊重有序,突出了禮儀的重要性。其特點是語言莊重、意境肅穆。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對研究唐代祭祀文化和禮儀制度有一定價值。
舊隱青溪深處,鏡展流波,云飛高閣。新來多病,朝暮自垂輕幕。追懷夢影,黯然無緒,步屐苔生,單衣寒薄。剩有箋分鳳紙,暗寫綢繆,題記猶遍闌角。世事忽看變態,擊來漸識情味惡。縱使丹忱在,怨青蠅讒口,恩共金鑠。啼珠勻臉,悒悒背燈雙落。斷繭抽絲難制錦,但纏綿盈握。此冤怎訴,無個人問著。
椒焚桂折佳人老,獨托幽巖展素心。豈惜芳馨遺遠者,故鄉如醉有荊榛。
暑濕相乘勢益昌,呼童煮藥不知方。懸知草木皆憑藉,聊為形骸作主張。
綠陰原比花時好。無人解、杜牧傷春懷抱。清露滴珠槃,正綺筵開了。事往情牽煩寄語,系燕足、音書誰到。愁覺。想寒衾、欹枕不覺催曉。紅豆擷取相思,問盈筐、何似珍珠環繞。照座月初三,伴玉人歌笑。瘦減腰圍新病起,悵未斟、螺杯同釂。休惱。待客館春回,花間遇巧。
文章如土欲何之,翹首東云惹夢思。所恨芳林寥落甚,春蘭秋菊不同時。
威棱四憚氣逾振,建國十三春。丈室何妨示疾,高歌依舊如神。纖云盡掃,華燈奪彩,火焰翻新。幻出半空花樹,飛來匝地星辰。
人言春事經桃李,我欲要之病未任。昨日強隨年少去,看花那復故時心。
如磐夜氣壓重樓,剪柳春風道九秋。瑤瑟凝塵清怨絕,可憐無女耀高丘。
翠微高處拂云歸。又是一年期。西風仍似年年惡,攪天涯、木葉驚飛。誰信巴蕉荏弱,森然獨障狂威。黃花原有傲霜姿。化作錦千絲。人天萬事皆翻覆,料須臾、寒暑潛移。白帝金行在手,東皇不許施為。
縣廢不知年,無人問遺址。石堠猶路傍,故物應唯此。
風光竟歲宜人少,樂事惟春取數多。果下小騮君借我,一鞭隨意掠煙莎。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巫峽盤渦曉,黔陽貢物秋。丹砂同隕石,翠羽共沈舟。羈使空斜影,龍居閟積流。篙工幸不溺,俄頃逐輕鷗。
梅徑香浮遠,松寮月上遲。人間清境適逢之。試問料量何物最相宜。酒熟唯共鼻,茶甘不上眉。千鐘百榼任君持。我自無愁可解并無詩。
豈無強醉陽司業,固有無錢鄭廣文。三請未能勤問道,一歸今日愿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