灃水送鄭鄠縣讀書
麥秋中夏涼風起,送君西郊及灃水。
孤煙遠樹動離心,隔岸江流若千里。
早年江海謝浮名,此路云山愜爾情。
上古全經皆在口,秦人如見濟南生。
麥秋中夏涼風起,送君西郊及灃水。
孤煙遠樹動離心,隔岸江流若千里。
早年江海謝浮名,此路云山愜爾情。
上古全經皆在口,秦人如見濟南生。
農歷五月里涼風習習,我送你到西郊的灃水之畔。遠處孤煙裊裊、樹木依依,觸動了離別的愁緒,對岸的江流仿佛綿延千里。你早年就遠離塵世虛名,這一路云山正合你心意。你熟知上古全部經典,秦人見到你就如同見到了濟南生伏生一樣。
麥秋:農歷五月,此時麥子成熟,稱為麥秋。
離心:離別的愁緒。
謝浮名:遠離塵世虛名。
愜:滿足,符合。
濟南生:指西漢經學家伏生,濟南人,曾為秦朝博士,精通《尚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詩人在麥秋時節于灃水畔送友人鄭鄠縣去讀書。當時友人可能厭倦了塵世虛名,向往云山之間潛心學問,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與用典相結合。它展現了詩人與友人的情誼,以及對友人追求學問的肯定,在送別詩中以質樸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別具一格。
芝莖抽紺趾,清唳擲金梭。
日翅閑張錦,風池去罥羅。
靜眠依翠荇,暖戲折高荷。
山陰豈無爾,繭字換群鵝。
倚溪侵嶺多高樹,
夸酒書旗有小樓。
驚起鴛鴦豈無恨,
一雙飛去卻回頭。
萬家相慶喜秋成,
處處樓臺歌板聲。
千歲鶴歸猶有恨,
景物登臨閑始見,
愿為閑客此閑行。
廢寺林溪上,頹垣倚亂峰。
看棲歸樹鳥,猶想過山鐘。
石路尋僧去,此生應不逢。
夾岸垂楊三百里,
只應圖畫最相宜。
自嫌流落西歸疾,
不見東風二月時。
勢比凌歊宋武臺,
分明百里遠帆開。
蜀江雪浪西江滿,
強半春寒去卻來。
袖拂霜林下石棱,
潺湲聲斷滿溪冰。
攜茶臘月游金碧,
合有文章病茂陵。
遠風南浦萬重波,未似生離別恨多。
楚管能吹柳花怨,
待得枚皋相見日,自應妝鏡笑蹉跎。
秋半吳天霽,清凝萬里光。
水聲侵笑語,嵐翠撲衣裳。
遠樹疑羅帳,孤云認粉囊。
溪山侵兩越,時節到重陽。
顧我能甘賤,無由得自強。
誤曾公觸尾,不敢夜循墻。
豈意籠飛鳥,還為錦帳郎。
網今開傅燮,書舊識黃香。
姹女真虛語,饑兒欲一行。
淺深須揭厲,休更學張綱。
弄溪終日到黃昏,
照數秋來白發根。
何物賴君千遍洗,
筆頭塵土漸無痕。
柳岸風來影漸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態還堪賞,可憐赤壁爭雄渡,唯有蓑翁坐釣魚。
楚女梅簪白雪姿,前溪碧水凍醪時。
云罍心凸知難捧,自憐窮律窮途客,正怯孤燈一局棋。
春風最窈窕,日曉柳村西。
嬌云光占岫,健水鳴分溪。
燎巖野花遠,戛瑟幽鳥啼。
把酒坐芳草,亦有佳人攜。
捧詔汀洲去,全家羽翼飛。
喜拋新錦帳,榮借舊朱衣。
且免材為累,何妨拙有機。
宋株聊自守,魯酒怕旁圍。
清尚寧無素,光陰亦未晞。
一杯寬幕席,五字弄珠璣。
越浦黃柑嫩,吳溪紫蟹肥。
平生江海志,佩得左魚歸。
故里溪頭松柏雙,
來時盡日倚松窗。
杜陵隋苑已絕國,
秋晚南游更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