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西墻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湲成韻頗有幽趣以詩記之
嵌巉嵩石峭,皎潔伊流清。
立為遠峰勢,激作寒玉聲。
夾岸羅密樹,面灘開小亭。
忽疑嚴子瀨,流入洛陽城。
是時群動息,風靜微月明。
高枕夜悄悄,滿耳秋泠泠。
終日臨大道,何人知此情。
此情茍自愜,亦不要人聽。
嵌巉嵩石峭,皎潔伊流清。
立為遠峰勢,激作寒玉聲。
夾岸羅密樹,面灘開小亭。
忽疑嚴子瀨,流入洛陽城。
是時群動息,風靜微月明。
高枕夜悄悄,滿耳秋泠泠。
終日臨大道,何人知此情。
此情茍自愜,亦不要人聽。
高聳險峻的嵩山之石,伊水清澈皎潔。石頭立著好似遠處山峰的態勢,水流沖擊石頭發出寒玉般的聲響。兩岸密布著茂密的樹木,對著河灘建起了小亭。忽然懷疑嚴子瀨的景色流入了洛陽城。這時萬物都安靜下來,風停了,明月微亮。我高枕而臥,夜晚寂靜無聲,滿耳都是秋天清冷的流水聲。整天面對著大道,有誰能知曉這份情懷呢。如果自己能愜意于這份情懷,也不需要別人來傾聽。
嵌巉(chán):形容山勢險峻。
嚴子瀨:即嚴陵瀨,在浙江桐廬縣南,東漢嚴光(字子陵)曾隱居于此。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洛陽城,于亭西墻下伊渠水處看到置石激流之景,有感而發。當時社會環境或許較為平常,詩人在平凡生活中尋得這份幽趣,借景抒情。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清幽之景的喜愛和自我愜意的心境。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不十分著名,但展現了詩人捕捉生活之美的能力。
昔游莽迢遞,今望獨蒼茫。
落日見孤隼,驚風吹大荒。
蛟龍秋改窟,鴻雁夜違霜。
搔首歌《哀郢》,鯨波萬里長。
名世非科目,傳家豈搢紳。
紛紛一炊夢,鼎鼎百年身。
看取無窮事,何如不朽人。
侯翁雖齟齬,此話故情親。
仙令不遺舊,王春已獻新。
黃頭戒途卒,白首出疆人。
為憶論文酒,今逢賜福辰。
樂郊饒樂事,燈火共燒春。
百尺青蘿不可扳,為誰名字落空山。
似因宿世留丹穴,故向今生認玉環。
面目本來看石壁,夢魂從此戀松關。
他年若遂扁舟愿,定訪仙蹤到此間。
青州從事出遐方,照座渾如琥珀光。
珍重數杯啊啂酒,頹然成醉遇周郎。
人稀院靜戶長扃,清磬泠泠已厭聽。欲滌平生塵土念,半函圓覺貝多經。
荒城晏歲野僧房,迢遞他鄉憶故鄉。病骨不禁風雪冷,一更渾似一旬長。
空房不見款冬花,檐鐸敲風日影斜。隨意看來隨意脫,緋袍那似佛袈裟。
病見春山四打圍,茅檐華發只暉暉。不愁書冊無人語,強把杉枝為客揮。
意在未妨身更遠,林疏自是月先歸。百年人物如公少,試問何緣道則肥。
故著文書盡底圍,要看江漢濯秋暉。眼明自可窮諸妄,語妙何妨為一揮。
今日西州成故里,它年東閣許同歸。胸中袞袞平生事,身瘦緣渠不得肥。
豐年告成,百谷用登。
匏籩既盈,黍稷既馨,昭假是膺。
羊叔祠前見月升,樊侯城里亂春鐙。
隔江簫鼓鳴相屬,來水魚龍變幾層。
長驛兩頭侵夜分,疲輿一覺下山棱。
那知今日為人日,官渡昏昏喚不應。
黃河怒吼,挾冰雪、萬里飛龍奔馬。濁浪排空終到海,九曲千彎一瀉。民族搖籃,人文淵藪,首出吾華夏。抗懷千古,心潮同此高下。
因想白也天才,浩歌將進酒,金尊自把。賭唱旗亭,畫壁處、得意高王瀟灑。我輩登臨,風流應不讓,昔賢來者。況逢盛會,舉杯能不干也。
風色懶,柿黃遲。桂花時。
流水歇,暮煙垂。玉簫聲,銀燭淚,始應知。
吹蝶去,帶鴻歸。甚心期。
弓屧冷,畫廊欹。掃苔香,空竹粉,沒尋思。
眼福輸他老畫師,碧桃花下對明姿。
竟容平視如公干,悔不前身是愷之。
潑茗偏邀當面笑,含毫還要點睛遲。
十年枉號平原客,才有樓頭一見時。
蹇裳躡石磴,緩步入高云。
晉國千峰斷,秦川一嶺分。
行人冰上渡,濁浪樹邊聞。
杯酒攜良友,相看日欲曛。
片羽又青云,搖揚半天春色。莫羨兒童牽引,怕東風無力。
微茫纖綆系虛空,遠影定誰識。偏是綠楊煙外,有流鶯窺得。
水得天符下玉都,三千日里積功夫。
禱祈天地開金鼎,收拾陰陽鎖玉壺。
便覺凡軀能變化,深知妙道不虛圖。
時來試問塵中叟,這個玄機世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