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竇拾遺赴朝因寄中書十七弟
自嘆未霑黃紙詔,那堪遠送赤墀人。
老為僑客偏相戀,素是詩家倍益親。
妻兒共載無羈思,鴛鷺同行不負身。
憑爾將書通令弟,唯論華發愧頭巾。
自嘆未霑黃紙詔,那堪遠送赤墀人。
老為僑客偏相戀,素是詩家倍益親。
妻兒共載無羈思,鴛鷺同行不負身。
憑爾將書通令弟,唯論華發愧頭巾。
我感嘆自己還沒得到朝廷的詔書,怎能承受送別去朝廷的你。我年老客居他鄉對你格外眷戀,向來是詩人所以和你情誼更深。你帶著妻兒同行沒有羈旅愁思,與同僚一起前行不負自身。拜托你帶信給中書十七弟,只說我白發滿頭愧對頭巾。
霑:得到。黃紙詔:指朝廷的詔書,因用黃紙書寫,故稱。
赤墀人:指在朝廷任職的人,赤墀是皇宮中的臺階,借指朝廷。
僑客:客居他鄉的人。
鴛鷺:比喻朝官。
令弟:對對方弟弟的尊稱。
華發:白發。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詩人客居他鄉,未得到朝廷任用,而友人竇拾遺要赴朝任職,詩人在送別友人時寫下此詩,可能當時社會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但詩人個人仕途不順。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并抒發自身感慨。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對比等手法展現詩人復雜心境。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與情感。
寂寞書齋靜,柴門喜客過。開樽還旅坐,對月起高歌。樹影當階亂,霜華拂袂多。酒闌賓客散,試問夜如何。
十八灘頭亂石多,舟穿石罅似拋梳。夕陽皂口沙邊宿,風送漁郎欸乃歌。
日月兩彈丸,萬古春復秋。遷次有始終,合符無遲留。舉酒邀明月,浮子白玉舟。愿毋渝此盟,坐待天運周。
蒼梧云隔漫煙波,露后誰憐泣女娥。會道洗空千古恨,石心今日奈渠何。
今日風月臺,昨日鷹隼宅。清風為主人,明月為佳客。
夙愛山水游,茲山屢延賞。披云入青冥,巖屋岈弘敞。玲瓏開北戶,峭壁排銀榜。初駭溜石懸,漸喜瓊芽長。幽泉時一滴,毛骨森蕭爽。壺觴屢獻酬,清言激靈響。天末多風波,陳跡成俯仰。徒聞海上洲,中宵勤夢想。聊茲永日留,真性非外獎。暝色望征途,何由釋塵坱。
碧虹跨平湖,遠岫參差映。門影入波圓,五十三明鏡。
都門霜鼓急,聽鴉噪枚條。漸黃狗尾草,盈把可續貂。朝花待誰拾,人閑犬逍遙。田田見蓮葉,已凋綠綈袍。
自乞銀符守漢嘉,就持漢節問梅花。庭扉訟少閒徽棘,堰水流多漚纻麻。論擊回邪羝觸角,化銷彊暴鼠無牙。更看植杖扶犁叟,清議依前說使家。
小結茅亭壘石臺,繞亭時雨百花開。一襟道氣清如許,更挹幽香滿座來。
奇哉萬頃水精盆,一線青羅緣卻唇。只有向南接天去,更和一線也無痕。漁郎艇子入重湖,老眼殷勤看著渠。看去看來成怪事,化為獨雁立橫蘆。白葦黃蘆尚帶秋,長風遠水幾時休。愁人對著君休問,不是愁人也作愁。一鷗得得隔湖來,瞥見魚兒眼頓開。只為水深難立腳,翩然飛下卻飛回。遠遠人煙點樹梢,船門一望一魂消。幾行野鴨數聲雁,來為湖天破寂寥。
水鳥多馴狎,偏隨綵仗飛。六龍回御輦,一箭落毛衣。珍味同沾賜,儒冠倍有輝。獨慚無寸補,遭遇古來稀。
日重光,日日向西沒,朝朝出東方。日重光,誰目爾名為太陽。當時羿射十殺九,如何爾獨箭不傷。日重光,浴乎咸池拂榑桑,周天不停照八荒。人歸長夜臺,長夜一何長。日重光,混沌初分有盤古,爾今獨在盤古亡。日重光,東方天又明,夜臺自冥冥。
鞅掌思將適野情,偶緣風火便相嬰。懸知智鄙同為虐,且喜閒忙總不行。服餌轉令諳物性,靜思因得檢平生。醫經士典都馀策,一卷《南華》萬物平。
吳門甲第自連云,斗室蕭然見此君。幾隱烏皮無俗客,庭垂綠樹有清芬。荊扉雪滿時餐柏,土銼煙□懶賣文。屈指江南高士傳,獨憐孤鶴在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