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書相問因以贈之時七夕
移家避寇逐行舟,厭見南徐江水流。
吳越征徭非舊日,秣陵凋弊不宜秋。
千家閉戶無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
祗有同時驄馬客,偏宜尺牘問窮愁。
移家避寇逐行舟,厭見南徐江水流。
吳越征徭非舊日,秣陵凋弊不宜秋。
千家閉戶無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
祗有同時驄馬客,偏宜尺牘問窮愁。
為躲避賊寇全家乘船遷移,看膩了南徐江水流淌。吳越的賦稅徭役已和過去不同,秣陵一片凋敝,秋季的景象更顯凄涼。千家萬戶緊閉門戶,沒有搗衣的聲音,七夕節(jié)又有誰會去仰望斗牛星呢。只有和我同時為官的章侍御,最應該寫信來慰問我這窮困憂愁之人。
移家:搬家。避寇:躲避賊寇。
南徐:東晉僑置徐州于京口,南朝宋改稱南徐,即今江蘇鎮(zhèn)江。
征徭:賦稅和徭役。
秣陵:今江蘇南京。
砧杵:搗衣石和棒槌,這里指搗衣聲。
斗牛:星宿名,即斗宿和牛宿。
驄馬客:指章侍御,驄馬是御史所乘之馬,這里指代章侍御這樣的官員。
尺牘:書信。
此詩創(chuàng)作于戰(zhàn)亂時期,詩人為躲避賊寇而漂泊他鄉(xiāng)。當時社會動蕩不安,百姓生活困苦,賦稅徭役繁重。詩人在早秋時節(jié)旅泊京口,恰逢七夕,友人章侍御寄書相問,詩人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戰(zhàn)亂給社會和人民帶來的災難,表達詩人的困苦和對友人關懷的感激。其特點是借景抒情,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張子非不厚,涕泗中夜起。
蘭蕙雖已衰,松筠正堪佩。
君愛蘭與蕙,忘我筠與松。
君愛洛陽官,棄我淮上翁。
翁如揚大夫,其心甘賤貧。
不投天祿閣,卻反離騷文。
騷人雖已歿,萬古為忠魂。
欲知冤憤氣,但看蒼梧云。
冤情寄湘水,冤聲寄湘竹。
年年霜露時,夜夜秋聲哭。
沈云滯輕雨,迍邅不肯下。
倏爾飄菊叢,殷然響瓜架。
稍繁獨起聽,才密遽云罷。
冥冥疑有憑,斟酌向中夜。
田父攜斗酒,日久會茅舍。
好雨雖不多,聊足潤?稏。
明朝好種麥,東田叱雙駕。
張毅富修襮,熱病侵六腑。
單豹煉神仙,導氣飼饑虎。
精魄淹為形,空室暫為主。
微長遭惡辱,一樂斂諸苦。
疾痛在呼吸,恍惚循今古。
奚速夫奚遲,熟將而孰輔?
應盡便須盡,斯言良詡詡。
何處春深好,春深遷客家。
一杯寒食酒,萬里故園花。
炎瘴蒸如火,光陰走似車。
為憂鵩鳥至,只恐日光斜。
紫翠光凝澤國秋,
勝游多向小瀛洲。
憑闌笑傲煙霄上,
可是仙家十二樓。
一篷駛出大洋中,
絕小瓜皮不畏風。
溷入波心捕鰉鯉,
求財直欲到龍宮。
乞得筋骸伴老農,一丘春興有誰同。
禽聲路入笙簧里,花色人行錦繡中。
薙草養(yǎng)蘭修故事,鑿渠引水著新功。
羲和叱馭應難挽,愁見顛狂柳絮風。
涇川小妹洞庭女,暮牧乖龍夜行雨。
駕迎歸魚媵愁,海天春風浩無主。
犀釵割水魮珠滑,彩衣帝錫瑯璈八。
星機繀霧虙妃裙,鮫匹凌波雒神襪。
銀漢通光月漉漉,桂華倒映鼉鱗屋。
洗妝浴日瀛浪紅,起掃空青兩蛾綠。
餌郎靈藥十千年,榆旁植柳姓在天。
七條縆水彈哀弦,九州平地移寒煙。
有兔何爰爰,宅我中谷阿。中谷一何邃,山石郁嵯峨。脩篁蔭清風,秋鞠揚其華。于偃復于息,為樂將如何。
月明流夕光,零露白湛湛。饑食野田草,困息山石陰。物性有固然,衛(wèi)生良已深。不見虞人罝,肅肅施中林。
青門祖帳太荒淫,春已迷陽可陸沈。
躡險擬看沒字碣,涉園聊對無弦琴。
梅知解紱宜名福,華不揮金舊是歆。
風御泠然蹤跡遠,但憑罔象試追尋。
江城花落滿溪煙,送汝于歸二月天。一路暖風琴瑟好,春聲都在木蘭船。
此去蘋蘩慎所司,西湖花鳥莫相思。同懷姊妹憐卿小,珍重初離膝下時。
水榭風鐙廿四橋,乘鸞月夜好吹簫。雙魚切記勤芳訊,莫負春江一夜潮。
清風林下說才華,久有詩名重謝家。學罷杭州大梳裹,又彎新髻插瓊花。
怪得檐前溜,原來是雪消。
山枯空有骨,水涸不成潮。
寒雁鳴沙磧,饑鴉啄柳條。
物情總如此,吟鬢任蕭蕭。
屏低六扇,耐朝來、慣度藥爐煙影。著背寒生簾不捲,陰雪瓦棱猶剩。
炙炭才紅,呵毫未黑,懶趣唯耽靜。誰來尋伴,小窗天氣初暝。
同是千里依人,柔情繞指,為惜天涯病。流水年光如夢里,孤負燈前人醒。
串斷喉珠,字消心篆,繡被多時冷。笑拈圖畫,一團梅竹相映。
萬里風聞海上兵,江南消息未分明。
行藏唯恐慚師友,離亂無因問死生。
再返皋橋迷舊廡,重逢市倅失真名。
潛蹤直入趺堂拜,錯愕相看愾一聲。
陌上兒童說,時清長吏賢。
豈能無樸教,不過示蒲鞭。
采彼輕柔質,施諸牧御權。
坐令強梗者,若撻市朝然。
院舍棠陰合,圜扉草色鮮。
弛笞能敗子,威愛貴兼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