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 行路難三首 三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才多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士,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才多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士,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有耳朵就別去洗潁川的水,有嘴巴就別吃首陽山的蕨菜。藏光匿跡、與世無爭才可貴,何必孤高自比那浮云明月。我看自古以來賢達之人,功成后不隱退都會喪命。伍子胥被棄尸吳江上,屈原最終投于湘水之濱。陸機才高卻難以自保,李斯辭官太晚遭禍殃。華亭的鶴鳴哪還能聽到,上蔡的蒼鷹又何足掛齒?你沒看到吳中張翰是個曠達之士,秋風起便想起回江東。還是快樂地喝生前這杯酒,何必在意身后千載的虛名。
潁川水:傳說堯欲讓天下給許由,許由以其言不善,乃臨潁水而洗耳。首陽蕨:商朝滅亡后,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最終餓死。含光混世:隱藏光彩,與世無爭。殞身:喪命。子胥:伍子胥,春秋時吳國大臣,后被吳王夫差賜死,尸體被拋入江中。陸機:西晉文學家,因卷入八王之亂被殺。李斯:秦朝丞相,后被趙高陷害,腰斬于咸陽。稅駕:解駕,停車,指辭官。華亭鶴唳:陸機在臨刑前感嘆再也聽不到華亭的鶴鳴聲了。上蔡蒼鷹:李斯臨刑前對兒子說想和他再牽黃犬到上蔡東門逐獵野兔,已不可能。張翰:西晉人,見秋風起,思念故鄉的菰菜、莼羹、鱸魚膾,便辭官回家。
此詩約作于天寶三載(744 年)李白離開長安之后。當時他政治上遭遇挫折,目睹了統治階層的腐朽和官場的黑暗,對人生和仕途有了新的認識,由此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勸人看淡名利、及時行樂。它以歷史人物故事為素材,借古諷今,揭示功成不退的危險。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李白詩歌豪放灑脫、富有哲理的特點。
妾本漢宮女,少小冠椒房。被服紈與綺,明珠垂衣裳。頭上金爵釵,木難珊瑚妝。盛年處深殿,容色天下揚。豈不膠與漆,謠諑多紛章。羽翼臨當乖,恩寵安可常。東鄰蕩子婦,泥沙委路旁。中心指秋日,永言厲冰霜。
罷酒出前楹,霜寒著面輕。林腰煙帛束,天角火鋒生。臥木橋通野,疏罾水隔城。寬袍曳筇竹,俱老愧宵征。
舉眼望龕赭,潮頭如雪白。搔頭發種種,潮色滿巾幗。蹉跎十二歲,一脈未亡魄。龍函潤生雷,當暑啟舊冊。猶如面中丞,委蛇退公隙。問兒今何為,名在象胥籍。錢塘縣官酣,云即壽母席。狂簪榴花歸,更助醉面赤。兒心豈不亟,重以萬山隔。
宣圣諸孫君最逸,寥寥鳴鳳起予思。玉鞭聯轡晨趨省,銀燭分題夜賦詩。王氣又從鐘阜出,文星長繞石城垂。遙知退食從容處,紅藥翻階露滿枝。
寒宵兀坐廢清歌,竟夕星河凍不波。雪意壓城上燈少,惡懷比酒中人多。難巢翠鳥三珠樹,徒拾炎皇九穗禾。無數鵠蒼生角尾,飛騰誰為轡莎蘿。
赤立已如神,東南一枝綠。名稱未能辨,奇怪不可讀。繁根萬蛇擁,石為何罪束。曾無九方歅,駐彼遺外目。只疑夜雷風,竄入天飛族。濡毫狀仿佛,備一百不足。持向畫家流,休夸閉門獨。
玉砂卷海白模糊,千樹梅花埽地無。彷佛水仙祠下路,金枝翠帶不勝扶。
夜雨滋蔬圃,秋風過草堂。長歌追李杜,高論入羲皇。戲水知魚樂,尋膻看蟻忙。兒童建勛業,燈火得新涼。
萬國依無外,三登頌太平。樵夫亦談道,耆舊莫知兵。云去仙鄉遠,龍來寶鼎成。西風動閶闔,哀涕不勝情。供張連三輔,梯航會九圍。屬車疑晚駕,清蹕望來歸。草露凄金闕,松風飏玉衣。舊傳當脫躧,遙見五云飛。
久雨東風晴,浮云忽西歸。人心喜佳氣,物情亦不違。日出逐鳩還,天清新燕飛。攜兒過前林,落花拂春衣。芳原散馀靄,行潦仍成圍。時哉陵上麥,芃芃揚光輝。野老語多欣,生趣相因依。癡兒學解事,笑說稻秧肥。
輶車晴駐越臺前,指點金華叱石年。萬井霜飄觀察旆,雙溪云泊孝廉船。囊中舊草馀孤憤,案上閒花落太玄。漫道經時流水絕,相思長抱伯牙弦。
碧雞金馬古黔陽,滇海秋搖日月光。自此蠻中無毒熱,行臺六月有飛霜。
思君不見日三秋,忽聽西圜恩詔優。承志彩衣應有分,倚門白發可無憂。廟堂事業成虛語,圣學全功蚤自收。待我灑回閩海淚,衡南握手與同游。
何年窣堵聳奇觀,勢若蛟龍上糾盤。秦縣赭衣淪鬼國,梵家寶藏壓驚湍。野瞻雨黑重燈夜,天臥空青一鏡寒。欲買扁舟占漁戶,老緣無力候衡官。
秋江明月艇,月皎光嬋娟。老我坐其中,蒼顏發皤然。半醉弄明月,赤腳扣兩舷。秋風百尺絲,獨釣千丈淵。不系吞舟魚,寧掣橫海鳣。釣斷人間心,不為世網牽。鼓棹笑歸去,月落江底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