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下大資顏公挽詩 其三
東郡連墻日,行藏二紀余。
空留冡上劍,不見枕中書。
山黑佳城閟,堂陰旦宅虛。
悲心寄松槚,哀韻擁輀車。
東郡連墻日,行藏二紀余。
空留冡上劍,不見枕中書。
山黑佳城閟,堂陰旦宅虛。
悲心寄松槚,哀韻擁輀車。
在東郡相鄰而居的日子,相處行事已有二十多年。只空留墓上之劍,卻再也見不到枕中之書。山色暗沉,佳城緊閉,堂前陰影下,靈宅空虛。悲傷之情寄托于松槚,哀傷的韻律伴隨著喪車。
東郡:地名。
連墻:指相鄰而居。
行藏:指行事、出處。
二紀:一紀為十二年,二紀即二十四年。
冡上劍:典出《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掛劍于徐君墓樹之上,后以“冡上劍”表示對亡友的懷念。
枕中書:傳說中仙人的秘籍,這里可能指逝者的著作或謀略。
佳城:指墓地。
閟(bì):關閉。
旦宅:指墳墓。
松槚(jiǎ):松樹和槚樹,常種于墓地。
輀(ér)車:喪車。
此詩為悼念門下大資顏公而作。顏公可能是當時朝廷中有重要地位之人,詩人與他在東郡相鄰而居多年,建立了深厚情誼。顏公去世后,詩人懷著悲痛之情寫下此挽詩,以表哀思。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應是在顏公去世后不久。
這首挽詩主旨是悼念顏公,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恰當、意境悲涼。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和挽詩創作的風格特點。
唯憑者個薦嚴妻
借路經過般若池
撒手那邊無避處
大洋海里火星飛
荷橐臨門門未開,
多泥窮巷遍蒼苔。
始知猶勝杜陵老,
舊雨客來今亦來。
塵世離闊苦,一別易寒暑。
彈指十五年,翁今定何許。
聞在潛山頭,僧寺有誰語。
方瞳狎鷗鳥,禿發照獐鼠。
蹣跚狹虎囊,借醉忘爾汝。
平生心所尊,安得伴游舉。
我友余伯皋,遠游復羈旅。
當為翁慨然,斗酒氣相與。
旦夕廣文來,雅趣非凡侶。
豈不能趨風,擊鮮宰肥羜。
獨恨海潮邊,戀祿贍兒女。
悵望春色深,風花暗吳楚。
十室稱忠信,
觀過必黨里。
人生似幻化,
老少同一死。
不樂復何如,
素心正如此。
獨立溪橋看落暉,殘蕪漠漠蝶飛飛。從來澤國秋常晚,嘆息衰翁已衲衣。
今年病老遂難禁,二豎奔逃豈易尋。風雨三更僮仆睡,自持殘燭檢千金。
窮銷壯歲功名志,病過新秋賞詠時。自古世間如意少,天公寧肯為君私。
小詩苦思憑誰賞,綠酒盈尊每獨傾。老境情悰例如此,不須惆悵感馀生。
一枕鳥聲殘曉夢,半窗竹影弄新晴。屏深室暖秋垂老,粥美蔬香疾漸平。
半饑半飽隨時過,無客無書盡日閑。童子貪眠呼不省,貍奴戀暖去仍還。
粥香可愛貧方覺,睡味無窮老始知。要識放翁真受用,大冠長劍只成癡。
小詩閑淡如秋水,病后殊勝未病時。自剪矮箋謄斷稿,不嫌墨淺字傾攲。
八月吳中風露秋,子鵝可炙酒新篘。老人病愈鄉閭喜,處處邀迎共獻酬。
清泉白米山家有,鹽酪猶從小市求。寸步須扶本常事,細書妨讀卻閑愁。
束書不觀萬事休,誰令識字惹閑愁。胸中作祟知何物,不是當年老督郵。
客疾無根莫浪憂,今朝掃盡不容留。飯囊酒甕非吾事,只貯千巖萬壑秋。
八峰繞蓮瓣,
一剎當蓮心。
左右夾清流,
玉池交前襟。
霞光散紫馥,
云蓋擎青陰。
亭亭觀鶴立,
隱隱聽龍吟。
誰據蓮花座,
說法開來今。
云里孤亭落翠微,
林間寶剎隱光輝。
寒鐘寂寂秋花細,
碧殿陰陰古木稀。
望極煙霞流遠壑,
行深薜荔引重扉。
卻悲塵跡同流水,
聊復高吟傍落暉。
小樓孤倚。任凄風苦雨,惱人如許。黝梨云、深掩重門,看碧甃凝香,零珠滿地。玉笛吹殘,難再把、花魂喚起。悵天風縹渺,杜宇數聲,春意歸去。
天涯為問騷侶。系金鈴十萬,曾護春未。嘆匆匆、芳事闌珊,待拎取殘枝,也同春駐。倦倚鸞篝煮寒燈,宵涼如水。休再問、杏花消息,客窗滋味。
淡淡新妝,盈盈嬌態,誰道荷花。料想香肌,不禁畏日,翠蓋兒遮。
我來勝賞高歌。故斂著、芳心為何。莫是伊花,恨余來晚,欲媚晨霞。
山色澹空翠,颯然生晚涼。
花林隱精舍,蘚壁下殘陽。
夜靜疏鐘發,泉流曲澗長。
鬢絲禪榻旁,無隱木樨香。
名園雨后百花繁,
人倚危樓十二蘭。
園里芳菲樓上客,
一般情緒怕春寒。
獨上危崖望大荒,
老懷應不為重陽。
白云紅日頻回首,
蕭颯西風兩鬢霜。
經秋予臥病,九日汝登臺。
悵望啼猿處,無由躍馬來。
暮天雙雁落,寒日一花開。
亦有杯中物,孤懷未易裁。
佛祖權衡,人天眼目。
瞻之仰之,鼎分三足。
休言六耳不同謀,斷弦須是鸞膠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