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曾安撫二首 其二
圣門鼓瑟妙難窺,今日風流親見之。
五紀光陰驚電掣,一生忠孝仗天知。
老莊座下須聞道,李杜壇邊敢說詩。
晚景功名非所慕,摳衣深喜得宗師。
圣門鼓瑟妙難窺,今日風流親見之。
五紀光陰驚電掣,一生忠孝仗天知。
老莊座下須聞道,李杜壇邊敢說詩。
晚景功名非所慕,摳衣深喜得宗師。
圣人門下鼓瑟的高妙境界難以窺探,如今有幸親身見識到這般風流韻致。五十年光陰如閃電般飛逝令人驚嘆,一生的忠孝之事只能仰仗上天知曉。在老莊的座下應當聽聞大道,在李杜的詩壇旁怎敢隨意論詩。晚年的功名并非我所羨慕追求的,我滿心歡喜能親近追隨您這位宗師。
圣門鼓瑟:源自孔子弟子曾點鼓瑟的典故,這里指高雅的學問或技藝境界。
五紀:一紀為十二年,五紀即六十年,這里形容時間長久。
老莊:老子和莊子,道家代表人物。
李杜:李白和杜甫,唐代著名詩人。
摳衣:提起衣服前襟,是古人拜見尊長時的恭敬之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詩人可能結識了曾安撫這位有學問、有品德的人,被其學識和風采所折服,因而創作此詩表達對他的敬仰。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文人之間重視學問道德的交流和傳承,這種情感在詩中得到了體現。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曾安撫的敬仰,突出其學問道德之高。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交往和價值追求。
沉醉猶難別帝州,滿城春色重淹留。公閑預想消魂處,望闕頻登海上樓。
岧峣石室倚滄溟,漸上秋山興漸增。峭壁倒懸梯兩道,小窗斜見浪千層。人蹤絕處逢猴酒,鳥道通時接禹藤。最喜徵徭猶未到,杖藜閒日不妨登。
碧天涼月漾金波,玉漏微時夜半過。客夢不知歸路遠,鄉心偏是到秋多。鵲驚孤影翻風葉,蛩帶寒聲起露莎。遙想五湖煙雨好,無由重整舊漁蓑。
花褓人爭送,歡生滿月時。月娥金粟種,天帝玉蘭枝。上有三兄小,中多一母私。羽毛成立日,吾已杖朝期。
修竹林林貫四時,厖眉扶杖到期頤。子孫長憶當年事,留取軒楹客賦詩。
千仞磯頭一小亭,湘蒸流水合雙清。人居兩岸東西近,波映孤城上下明。回雁峰前鄉信杳,飛虹橋下釣舟橫。望中咫尺長沙路,懶把文章吊屈平。
高峰巨塹與天連,中國關防表里全。北岸塵氛重回首,不如圖上看風煙。
駕言易水北,送別河之陽。沈思慘行鑣,結夢在空床。既寤丹綠謬,始知紈素傷。中州木葉下,邊城應早霜。陰蟲日慘烈,庭草復蕓黃。金風徂清夜,明月懸洞房。裊裊同宮女,助我理衣裳。參差夕杵引,哀怨秋砧揚。輕羅飛玉腕,弱翠低紅妝。朱顏日已興,眄睇色增光。搗以一匪石,文成雙鴛鴦。制握斷金刀,薰用如蘭芳。佳期久不歸,持此寄寒鄉。妾身誰為容,思君苦入腸。
鸕鶿溪水接通津,野屋蕭疏未厭貧。風暖柳條渾弄色,雨晴花蕊不經春。何嫌近宅無三徑,自喜端居少四鄰。玩世幸容臣朔隱,底須陛楯老風塵。
辭榮得早遂樵漁,秫釀方饒百斛儲。坐有車公堪共樂,歌齊郢里更誰如。塵中暫許隨高會,花外時勞望小車。卻笑王程催道路,可能長日奉籃輿。
日轉蓬窗影漸移,羅浮舊隱到多時。瀛洲伴侶無消息,風撼巖前紫桂枝。
暖透人心地,夢深木牖風。依稀花語入簾籠。乍醒不能消退兩腮紅。茶淡覺無味,神乏更懶庸。無由傷卻見蓯蓉。怨道韶華不似那春濃。
飄蓬燕趙間,行李風霜下。蘆管送邊聲,空林一駐馬。
會稽太守約重論,解后新安共一尊。踏月歸來已丁夜,又乘朱舫出西門。
休把空言較短長,算來齊物也無妨。蠻民解唱升平曲,愿領閑愁入醉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