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歌辭:昭君怨二首
萬里邊城遠,千山行路難。舉頭惟見月,何處是長安。
漢庭無大議,戎虜幾先和。莫羨傾城色,昭君恨最多。
萬里邊城遠,千山行路難。舉頭惟見月,何處是長安。
漢庭無大議,戎虜幾先和。莫羨傾城色,昭君恨最多。
萬里之外的邊城如此遙遠,翻山越嶺行路實在艱難。抬頭只見那一輪明月,哪里才是我心中的長安。漢朝朝廷沒有高明的謀略,匈奴多次主動前來求和。不要羨慕那傾國傾城的美貌,王昭君心中的怨恨最多。
邊城:靠近國界的城市。
長安:西漢都城,代指朝廷。
漢庭:漢朝朝廷。
大議:重要的決策、謀略。
戎虜:對匈奴等少數民族的蔑稱。
傾城色:形容女子極其美麗的容貌。
此詩圍繞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創作。西漢時,朝廷為求邊境和平,常采取和親政策。昭君遠嫁匈奴,遠離故土。詩人站在昭君的角度,結合當時朝廷的外交狀況,寫下此詩,展現昭君的哀怨。
這首詩主旨是借昭君的遭遇,批判朝廷的無能,同情昭君的不幸。其特點是情感深沉,借景與敘事結合。在文學史上,豐富了王昭君題材詩歌的內涵,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和親政策的思考。
抱病日悠哉,衡門雨漸苔。乍傳飛錫下,仍以施珠來。護法吾何敢,逃禪酒自咍。相聞峴山社,翻為遠公開。
亭以詩人著,滄浪名永留。詩人去我遠,仰止空悠悠。
方塘如鑒凈無波,花氣生香雨乍過。河漢露涼星斗濕,江湖水落雁鴻多。不辭歸隱在松菊,莫遣移文裂芰荷。安得手招笙鶴侶,會稽山里聽笙歌。
一棄東朝養,千秋不復歸。夜臺長寂寞,月殿少光輝。野露棲金盌,山風動玉衣。茂陵多碧草,春日自芳菲。
政成無復敗群羊,萬軸書前一縷香。明日過君況休務,茶邊清話不妨長。
軟紅塵處麗人天,萬顆星辰燦玉鈿。絢彩芒光穿雨幕,團團花傘與爭妍。
可患身為患,生將憂共生。心神恒獨苦,寵辱橫相驚。朝光非久照,夜獨幾時明。終成一聚土,強覓千年名。
鳧舄風流悵往年,路迷何處覓荒阡。霜深絕壑松花落,月照空山鶴影還。牧豎燒殘馀斷碣,臥麟苔積莽幽煙。憑崖更灑雍門淚,玉樹凋傷事可憐。
一□東都三十年,忍看霜鬢各垂肩。崎嶇海上來巢谷,顛倒人間笑謫仙。江雨忽逢涼夜燕,關梅欲度小春天。惠師念我如相問,為道官閒勝學禪。
幾年相見在瑤京,士論推君獨老成。半世無營安澹泊,一官新拜荷恩榮。嶺南行處山川好,幕下吟馀案牘清。見說先親敦行誼,力期忠孝振家聲。
桂玉關心已自驚,那堪旅邸送君行。家同嶺海八千里,歸人異留兩樣情。溽雨乍收塵陌靜,和風時動葉舟輕。箕裘獨羨青云志,肯對恩波負圣明。
十年未弛吾師擔,三請深慚居士心。多爾逆撐曹洞水,為余雄據大溈岑。先宗斷續寧論后,古道凌夷直賴今。千里臨風無別語,甕頭黃葉慎知音。
新詩同和酒同酣,三月才過十又三。紅日騰光遼海上,白云回首大江南。一生心地常攄赤,八品官袍尚著藍。君寵母恩俱未報,幾回興念幾停驂。
喬梓流芬殉一城,南陽家范素心傾。能甘軀脰刀橫斷,才識心肝鐵鑄成。臨變不渝當殺賊,出師未捷敢偷生。千年碧血凝荒草,尚有光芒皎日明。
雪后逍遙谷,春風近玉堂。定應承雨露,白發對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