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張琯書記梁時婦人黃鼎因侯景亂沒北齊為小校胡兒所虜生二子后附海舶歸聞鼓角得岸乃知是會稽郡鼎先在梁許嫁張固及歸固適為剡令求與相見不可乃遣令送之宣城鼎在齊時作秋風曲渡海時又作詩三章琯書稱其詞凄怨自琯時已不傳
萬里秋風曲,三章渡海詩。
絕勝漢公主,略似蔡文姬。
故國山河在,荒城鼓角悲。
何如覓張固,不用憶胡兒。
萬里秋風曲,三章渡海詩。
絕勝漢公主,略似蔡文姬。
故國山河在,荒城鼓角悲。
何如覓張固,不用憶胡兒。
有那飽含深情的渡海三章詩和感人的秋風曲。這比漢朝遠嫁的公主還要令人動容,與蔡文姬的經歷也有些相似。山河依舊如往昔,可荒城傳來的鼓角聲卻滿是悲涼。與其如此,不如去尋找張固,不必再思念那胡地的孩子。
絕勝:遠遠勝過。
略似:略微相似。
何如:怎么比得上,這里有建議之意。
此詩圍繞唐代張琯所書記的故事創作。故事中梁時婦人黃鼎因戰亂被虜至胡地,后渡海歸鄉。詩人可能是有感于婦人的悲慘遭遇,借詩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對婦人命運的感慨與勸誡。特點是用典恰當,以對比突出婦人經歷的獨特。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這類悲劇故事的關注。
峭崖積鐵,兀出蒼茫千尺雪。拍岸濤腥,猶作英雄歌哭聲。云騰似火,孤塔難支天欲墮。如此山川,風雨飄搖付倚欄。
御溝云氣欲成霖,寂寂虛亭起晚陰。殘夢幾曾消得盡,又將紅色系人心。
巉巖繞畛畦,小徑通車馬。即此是桃源,問津何為者。
土花斑駁錦模糊,一片寒冰出鍛爐。致向書中稱折角,捉來石上穩跏趺。提攜起舞旋長袖,慷慨酣歌缺唾壺。多謝司空饒博物,祗愁無地擊珊瑚。
出飲半醉歸,故人在深竹。街前翻我迎,握手淚欲蔌。數載此地別,愁苦長塊鞠。自恨發早白,而君白亦速。茫茫天地間,我輩皆老禿。感君遠命駕,無論留信宿。腐儒不殺生,窮市惟豬肉。新韭盤中香,尊酒對榮木。白日忽西頹,烏雀相趁逐。入城猶依依,預愁君返轂。
枝山草書天下無,妙灑豈特雄三吳。群萌萬象出毫下,運肘便覺風云俱。□持浪轉信神動,筋回墨縱皆春敷。分明造化宰君手,左攢右剪形形殊。天愁鬼哭不寧歲,鸞驚龍駭誰爭驅。邇來南海作仙今,觀濤歷險筆逾圣。奇文豪詠兼稱之,處處江山好揮映。余也飄飄紫臺客,向長五岳將浮屐。多君惠我遠游篇,得展蘿窗喜魂魄。嗚呼羲之眼前人不識,笑殺千金買遺績。
舊碧羅衾舊茜衣,藥痕和淚偏淋漓。開箱瞥見心如搗,似見攢眉忍痛時。
細葛含輕霧,多年制薄帷。影形人共見,心事爾如知。不喜猜黃絹,無憂變素絲。唯聞越溪女,薪膽有遺詩。
堯世天初韭,周文爰作菹。碧滋環硯石,靈異八圖書。密養知心細,勤披與俗疏。未論逢大藥,得意并觀魚。
楊陰祇覺浦團穩,地僻何煩小隊過。獨載接?緣混世,幾逢羅襪為淩波。談馀塵夢那堪省,靜里天倪也自和。高會莫辭先進酒,請看坐下漸人多。
暖翠浮嵐萬壑春,桃花流水碧沄沄。同亭祠下生青草,天柱峰頭空白云。雨后石林群鷺宿,月中山樹兩猿分。幾時結屋清溪上,鶴氅筇枝學隱君。
歡情舊事空回首,死別生離愁奈何。多少鄰姬隨賈客,瘦容枯眼淚痕多。
秋肅春溫八十年。黌門學脈賴薪傳。火中鳴鳳更翩翩。質測通幾齊憤悱,道心詩夢共嬋娟。相期同著祖生鞭。
馬目在屋南,龍峰在屋北。南為山所障,北半露山色。賴有竹與松,足供予燕息。竹乃前歲栽,種自別墅得。松長已百年,不知誰所植。
湖山依舊,寂寂苔墻垂古柳。深巷當年,劍氣書聲共此欄。幾番花墮,照影深潭非昔我。夢覺迢遙,疏雨孤吟過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