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入都省聞子奇內翰宿太常因寄口號
相思禁林客,知奉太常齋。
月落桐依井,風休絮滿階。
歡娛疏勝集,申寫寄長懷。
遙望墻東隠,朋簪杳未諧。
相思禁林客,知奉太常齋。
月落桐依井,風休絮滿階。
歡娛疏勝集,申寫寄長懷。
遙望墻東隠,朋簪杳未諧。
我思念著禁林里的友人,知道你正供奉于太常寺齋戒。月亮落下,梧桐依偎著井欄;風停了,柳絮鋪滿臺階。歡樂的聚會已經稀少,我只能寫下此詩寄托長久的思念。遠遠望著墻東你居住的地方,與你相聚的愿望至今未能實現。
禁林客:指在宮廷任職的人,這里指子奇內翰。
太常齋:太常是古代掌管禮樂社稷、宗廟禮儀的官署,齋指齋戒。
申寫:抒發、表達。
墻東隠:指隱居之處,這里可能指子奇內翰的住處。
朋簪:指朋友相聚。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詩人清晨進入都城官署,聽聞友人子奇內翰在太常寺齋戒,由此觸發了對友人的思念,從而寫下此詩。當時可能詩人與友人相聚機會較少,所以借詩表達思念。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以景襯情,營造出清幽孤寂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和日常的情感交流。
江岸草萋萋,愁懸落日低。
天涯兩兄弟,客路各東西。
眠食知何似,音書莫懶題。
遙憐端水上,惟聽子規啼。
藝風仙去粟香逝,俛俯人天首自搔。此事有關鄉土運,不圖晚近遇詩豪。
詩豪誰氏許夫子,聚首毗陵昕夕親。相見于今真恨晚,癡而山后接音塵。
不是尋常風月評,七旬研練媲都京。騷壇從此推牛耳,時彥紛紛敢與爭。
學詩慚愧達夫遲,六義年來始識之。布鼓雷門還自笑,白頭相許訂新知。
袞袞諸公,看朱紫、白頭隨駕。盡讓與、蠅頭蝸角,冷杯殘炙。夫子漫勞冉有仆,小人請學樊遲稼。向深山、好作古田家,羲皇話。
松菊徑,瓜藤架。麋鹿柴,魚蝦汊。且醉吟高臥,及時閑暇。稚子浪尋青草斗,老夫合受黃鸝罵。倘城中、有客訪吾來,關門謝。
分張天下付群雄,
回首咸陽卷地空。
六國三秦隨擾攘,
錦衣何暇到江東。
溶溶潭水碧無垠,兩岸蒼煙鎖白蘋。
山影遠涵波色翠,云光斜映浪花新。
一肩行李臨流客,半棹歌聲喚渡人。
欲向前村暫棲息,酒簾風起綠楊津。
為客又逢秋,瀟瀟攬敝裘。
五更初過雁,萬里只孤舟。
路隔行中斷,江寒影獨流。
所嗟云漢翼,飄泊向何洲。
終南殘月掛城頭,
花落旗亭水亂流。
不用風前折楊柳,
琵琶彈出灞陵秋。
一舸乘流暫得坻,南園北第起參差。
久傳子美滄浪記,待補東坡草木詩。
地僻正宜常閉戶,心閒無礙近彈棋。
倚欄別有沉吟處,不是溫公獨樂時。
花飛零亂隨風舞。花梢猶帶虛檐雨。簾幕映黃昏。江天日暮云。
有人樓上望。生怕褰虛幌。冷落對爐薰。一春常怨春。
雨昏連夜催炎暑。暑炎催夜連昏雨。長簟水波涼。涼波水簟長。
翠鬟雙倚醉。醉倚雙鬟翠。香枕印紅妝。妝紅印枕香。
玉珰搖素腰如束。束如腰素搖珰玉。宜更醉春期。期春醉更宜。
繡鴛閑永晝。晝永閑鴛繡。歸念不曾稀。稀曾不念歸。
海嶠生片云,有時忽如蓋。
不掛飛來峰,悠悠擬何待。
天涯倦客,如夢說今宵。承平事,車塵漲,馬鳴蕭。火城朝??窀栝e嬉笑,平康客,五陵俠,閑相待,沙河路,灞陵橋。
萬眼琉璃,目眩去閑買,一剪梅燒。數金蛾彩蝶,簇帶那人嬌。說著魂銷。掩鮫綃。
波翻海,塵換世,銅仙淚,鐵心嬈。渺何地,跢朱履,解金貂。步宮腰。
瑤池驚燕罷,瓶落井,箭離弨。燈樓倒,吳兒老,絳都迢。
點點梅梢殘雪,似東風、吹恨難消。悄山村漁火,風鬢立春宵。繞寒潮。
亭上數僧俱不識,
倚闌無語坐多時。
聽談五字中奇句,
盡是山翁舊日詩。
臨行耐把歸期問。金錢卜信看看近。
花事近荼蘼。當歸寄一枝。
紅衿雙燕子。不作傳書使。
春夢總無憑。還應夢未曾。
臨春結綺跡皆陳,
從古君荒是禍因。
此后銅駝臥荊棘,
可能還望屬車塵。
百尺梧桐月一鉤。玉簫聲起水邊樓。樺燭燒殘人影瘦,意悠悠。
乍見又成千里別,扁舟載得幾多愁。一度丁寧無限淚,奪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