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臨淮蔣使君
漢臺分刺輟名臣,隼旆還臨磬水濱。
殿石乍辭龍尾遠,印鞶初結獸頭新。
貫花佛會連香剎,種杏仙陰接寶鄰。
荊府依劉心未獲,卻憐馴鹿伴行春。
漢臺分刺輟名臣,隼旆還臨磬水濱。
殿石乍辭龍尾遠,印鞶初結獸頭新。
貫花佛會連香剎,種杏仙陰接寶鄰。
荊府依劉心未獲,卻憐馴鹿伴行春。
朝廷選派名臣出任地方官,您帶著儀仗來到磬水之濱。剛離開宮殿的殿石,離朝堂漸遠,新佩上帶有獸頭裝飾的印綬。您參加貫花佛會,與佛寺相連,種植杏樹成蔭,與寶地為鄰。我想依附您的心愿未能實現,只能羨慕那馴鹿陪伴您春日出行。
分刺:指出任州刺史。
隼旆:畫有隼鳥的旗幟,這里指官員出行的儀仗。
磬水:水名,具體所指需結合當地地理情況。
殿石:宮殿的殿石,代指朝廷。
龍尾:指朝堂。
印鞶:印綬。
獸頭:印綬上的獸頭裝飾。
貫花佛會:佛教的一種法會。
香剎:佛寺。
種杏:相傳三國吳董奉為人治病,不取錢,病愈者使栽杏五株,數年后成林。后以“種杏”喻施惠于人。
寶鄰:指寶地相鄰。
荊府依劉:指依附權貴,典出王粲依附劉表。
馴鹿:溫順的鹿。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可能是在當時朝廷選派官員到地方任職的背景下創作。詩人與蔣使君可能相識,蔣使君被派往臨淮任職,詩人寫下此詩表達相關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蔣使君赴任的關注及自身依附心愿未達成的遺憾。其特點在于用典豐富、語言典雅,展現了詩人較高的文學水平。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與情感表達。
江湖白發問歸期
身世同君那得知
斗轉星回非昨夜
何人解識玉溪詩
日短無妨獨夜愁,
?毿布衲自蒙頭。
白楊夢繞尚書冢,
大石云封仙客樓。
霜氣正濃心匪席,
鐘聲不遠月如鉤。
更長任爾終須曉,
能使沉沉萬古不。
嶺上人歸欲寄梅
嶺根流水隔塵埃
水中忽見胡麻飯
不入桃源便出來
碧湖秋滿奈愁何,掛夢山亭放菊多。盼到主人邀一舸,空攜大句壓風波。
豈是世間少兄弟,
古今寧有此相知。
思君盡日應無淚,
憶我今宵定有詩。
同為逆時逢棄斥,
幾因多難數分離。
圣恩不久金雞下,
共醉村南麻子池。
晚節亭中,賜閑堂上,長日從容笑語。出郭尋春,過撟送客,翠竹白沙江路。芳草長堤,綠楊古渡,隔岸幾聲杜宇。道相公、久已歸來,喜對家山如故。
忘形處、相伴漁樵,沙頭同醉,村酒溪魚旋取。寵辱無驚,是非不管,此樂也應天與。返照入林,斷云堆墨,倏忽晚來風雨。望城南、燈火攢星,獨棹一舟歸去。
薄暮西風生樹頭,
坐看涼氣近人浮。
一年今日才過半,
梧葉蕭蕭已厭秋。
山靜太古初
松柏送涼吹
危亭聞午鐘
聲出慶云寺
此日天中節,
它年赤伏符。
只因昭火德,
不為記荊吳。
不識翻成趣,幽奇自可探。
亂云飛絕壁,高鳥下寒潭。
未見心歸一,空勞日省三。
萬言書外事,真有幾人諳?
與世澹無事,自然江海人。
側聞塵外游,解驂?朱輪。
平野照暄景,上天垂春云。
張組竟北阜,汎舟過東鄰。
故鄉信高會,牢醴及佳辰。
幸同擊壤樂,心荷堯為君。
萬紫千紅滟且濃
那堪一陣落花風
明年有幸相逢處
詩酒淹留花柳中
秋水清無底,
幽然凈我心。
片鴻天宇順,
落日放船吟。
怒濤狂,眉月俏,孤客綿綿道。東去遙云,可傍鬢邊照。憐他繡倦宵清,爐熏夢遠,渾不識、歸來恁早。
逐征棹。去來三度相隨,應被姮娥惱。底事匆匆,幽恨漫縈繞。未妨鸞鶴心期,都和浪咽,索換取、鏡中人笑。
四十風光一抹收,故鄉望斷歲如流。
料因訶佛填冰獄,豈為修文上玉樓。
雪盡埋時偏得句,天當崩后更無憂。
當年六載行難滿,殃及兒孫冷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