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承旨給事寄酬南京致政杜相公
賢相辭榮鬢未斑,濟川舟楫一朝閑。
蒼生猶望安車起,使者空持拱璧還。
郢曲傳來都輦下,蕭規留在廟堂間。
壯猷全德知難尚,后世高名重太山。
賢相辭榮鬢未斑,濟川舟楫一朝閑。
蒼生猶望安車起,使者空持拱璧還。
郢曲傳來都輦下,蕭規留在廟堂間。
壯猷全德知難尚,后世高名重太山。
賢明的宰相辭去榮華之位,鬢發還未斑白,那曾像濟川舟楫般的他一朝賦閑。百姓們還盼著他能再次乘車出山,使者卻空拿著拱璧而歸。郢地的曲子從都城傳來,他制定的規章還留在朝廷之中。他宏大的謀略和完美的品德難以企及,后世的美名重如泰山。
承旨給事:官職名。
致政:即致仕,辭官退休。
濟川舟楫:比喻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能臣。
蒼生:指百姓。
安車: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車,高官告老或征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賜乘安車。
拱璧:大璧,泛指珍寶。
郢曲:指高雅的樂曲,這里借指杜相公的詩作。
都輦:指京都。
蕭規:指漢初蕭何所制定的規章制度。
廟堂:指朝廷。
壯猷:宏大的謀略。
太山:即泰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可知是和承旨給事寄酬南京致政杜相公,推測當時杜相公已辭官退休在南京,承旨給事寫了相關詩作,詩人進行酬和。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時期,杜相公可能因個人原因選擇歸隱,而他在位時的功績和才能得到眾人認可。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杜相公的才能、功績和品德。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文人對賢相的敬重和推崇,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釣臺何太高,夏熱穿棉袍。魚既不可釣,閒靜賞波濤。
西接卿云里,東連屈宋鄉。好風吹峽水,盡作魯芹香。
江干經歲罷垂綸,應為羅浮入夢頻。烽火故園雙別淚,鶯花千里獨吟身。長途健步猶存馬,末路卑飛總畏人。九曲風煙青雀舫,不知何處有迷津。
清明去郡則得郡,安用作業解洗業。中間有一蕭閒伯,學道登仙初應格。朝元明日拜五光,玉皇應怪須眉白。金山醉歸江月出,瓜洲洶涌寒潮入。飯白云留子,茶甘露有兄。人是西方無量佛,壽如南極老人星。手摩一丈石,讀盡上元碑。甘泉如惠泉。孤嶼水中圓,遙空海邊闊。如來髓,釋迦骨。人不識,彌勒佛。
鐵骨支貧意獨深,有晴不屑顧黃金。時人漫賞雕蟲技,沒卻英雄一片心。
旅榻宵來半似冰,起看寒色太崚嶒。平鋪屋瓦渾無縫,斜點槎枒欲作棱。遠使可煩氈并齧,詞流誰為茗相憑。倚欄莫怪頻延佇,南士于今得未曾。
蒼蒼余發視茫茫,七十年將病莫當。杖屨不支新步履,衣冠空憶舊班行。三章未已終辭闕,一拜猶難敢上堂。欲謝招徠賢令尹,賡歌還愧昔時狂。
染蘗作儂衾,持冰置儂枕。城烏夜夜啼,苦寒不成寢。
天寒山路長,年荒蹇驢瘦。風松適相遭,金石方互奏。是中有佳趣,舍鞍聊杖藜。童奴難與言,得句忘吾饑。懷遠空暮云,憂時當肉食。市朝塵涴人,歸歟北山北。
薄暮襟懷自覺孤,土爐誰共暖屠酥。未將爆竹催殘臘,旋走銀瓶趁市沽。擲賽厭于呼白鬧,送窮聊只假文娛。太平天子勞機務,明日乘春一豫無。
放船楊柳下,聽鳴蟬、薰風小新堤。正煙葒露蓼,飛塵釀玉,第五橋西。遙認青羅蓋底,宮女夜游池。誰在鴛鴦浦,獨棹玻璃。一片天機云錦,見凌波碧翠,照日胭脂。是西湖西子,晴抹雨妝時。便相將無情秋思,向菰蒲深處落紅衣。醺醺里,半篙香夢,月轉星移。
九江臨海目,山色似朝霞。歲晏馀三秀,林深有一家。早收多雁膳,春養亦魚花。不覺成高隱,清霜滿鬢華。
碧玉作碗銀為盤。一刻一鏤化雙鸞。
鼓棹出江灣,風濤動旅顏。憤難甘蹈海,愚或笑移山。翹首煙霄外,論心意氣間。雄文終遇合,且傍舞衣班。
君不見蓑江子,釣魚穿柳溯溪水。美花春蝶嫩須黃,古木寒鴉夕陽紫,事事無不收畫里。王家大甥歸自燕,記得大姑花甲旋,百歲今始六十年。卻邀蓑江子,令畫黃萱夾紅蕊。大椿從傍拔云起,直接蓬萊三萬里。阿姑身姓陳,阿翁水澄之劉階縉紳。劉綱元是天上之仙人,阿母乃其配寧,得不雙舉而齊升。二字寧馨兒,蘭垂至兮芝朵云。為捧小圖醉青春,母不怒兮翁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