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僻在草野群盜縱橫久不得問新作鼎來喜次其韻三首 其三
近聞君隱處,茅屋帶平林。
但可占鳴犢,誰能黜展禽。
書應藂浄幾,塵已暗橫簪。
杖策終隨子,云山上百尋。
近聞君隱處,茅屋帶平林。
但可占鳴犢,誰能黜展禽。
書應藂浄幾,塵已暗橫簪。
杖策終隨子,云山上百尋。
最近聽說你隱居的地方,是帶著一片平林的茅屋。只能占卜一下鳴犢的吉兇,又有誰能罷黜像展禽那樣的賢才呢。書籍應該堆放在潔凈的幾案上,灰塵已經掩住了橫放的簪子。我終究會拄著拐杖追隨你,一同前往高聳入云的山上。
平林:平原上的樹林。
占鳴犢:“鳴犢”一般指竇鳴犢,春秋時晉國賢大夫,這里“占鳴犢”可能是借典故表達對賢才命運的一種占卜、關注。
黜展禽:“展禽”即柳下惠,春秋時期魯國大夫,以賢德著稱,“黜展禽”意思是罷黜賢才。
藂:同“叢”,聚集。
橫簪:橫放的簪子,可能象征著隱居者閑散的生活狀態。
杖策:拄著拐杖。
百尋:形容山很高,尋是古代長度單位。
從詩題“群盜縱橫”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不安、盜賊橫行的時期。詩人聽聞友人隱居,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對友人隱居生活的向往,也可能是對社會現狀的不滿,想通過隱居來逃避現實。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友人隱居生活的向往和追隨之意。其突出特點是運用典故增添文化內涵,以質樸語言營造出清幽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特定時期文人的心境和追求。
疏泉灌空畦,折柳樊小圃。關心有幽事,寄意在衡宇。但恐經綸人,茲焉忽高舉。慎勿厭荷鋤,煙蓑濕春雨。
禮樂華今日,江湖得此天。繡衣開使指,錦帳卷郎氈。峻岳車帷外,清湘簜節前。何如歸禁籞,花柳自風煙。飄泊年家子,依歸父執尊。不知分此袂,還更躡誰門。欲語無言訴,相期有意存。何時憑水檻,涼夜倒清樽。
圣學久不講,斯文日陵夷。紛紛事佔畢,青黃互鐫追。豈無豪雋人,柰此場屋縻。離章務迎合,出意追新奇。公言著簡冊,啟彼捷徑岐。坐令青衿子,釋耒拾秉遺。所操諒如此,即事吁可知。陳侯儒林彥,憲府久聲馳。以彼冰檗操,樹此文章麾。色笑春雨霽,槚楚秋霜威。矧伊根本地,允矣列郡規。指揮茍有向,風行草爭靡。走也章句士,久墮荊棘蹊。前瞻若有見,內顧靡所施。六籍本大道,旁搜竟奚為。贈言劇深愿,迥瀾此其時。
泊舟新安口,月出溪南峰。紅燈照窣堵,綠水開夫容。李白題詩處,何人繼其蹤。我欲擪長笛,幽壑舞魚龍。
一眼空山空復空,欹蘆倒荻雨和風。卻緣小隊旌旗過,教得青楓學著紅。
水長西湖一尺過,湖頭狂客奈愁何。鯉魚吹浪楊花落,聽得櫓聲歸思多。
山中多白云,天上多清風。清風解炎熱,白云自西東。江頭坐看云起處,一片從龍上天去。化為甘雨潤枯苗,不作繁陰宿高樹。清風泠泠吹我衣,還送白云天上飛。天香不斷瑤草碧,何處玉笙騎鶴歸。
京城西北地多幽,依約江南九月秋。湖岸草枯霜欲下,野田水落稻初收。鄉心無奈還隨雁,機事相纏獨愧鷗。猶喜簿書今頗靜,追隨官長賦清游。
鉅海截上國,危星轉清旻。去來抵二極,俯仰適周晨。往鶻無遺影,潛魚有縱鱗。勁風山葉碎,濃露草根勻。卓彼趙李輩,郁為唐宋臣。忤恩非棄置,知命有高屯。妙句鏗金石,荒臺蔓蒸薪。憑高重回首,懷古獨傷神。記別玉堂夜,來尋丹灶春。常恐學仙侶,亦猶辟世民。蓬萊雖異塢,即此是通津。
三度科名藹縉紳,老來八十際昌辰。祼將自許從周祀,羽翼終煩列漢臣。淮海傳經應有子,云南作志屬何人。英魂不返華亭鶴,愁絕天涯淚濕巾。
武英殿里朝天日,曾見曹公奏放還。老鶴有心歸海國,白云無意戀鄉山。九重城外征車遠,一曲湖邊釣艇閒。為報僧繇休閣筆,興來貌取道林顏。
經霜著雨玉枝疏,除卻宣城總不如。久入神農為藥品,曾從孔子見苞苴。味涵玉液酸仍澀,囊蹙金砂實不虛。深感故人相贈與,此情何以報瓊琚。
漸老偏諳世上情,已知吾事獨難行。脫身負米將求志,勠力求田豈為名。高論頗隨衰俗廢,壯懷難值故人傾。相逢始覺寬愁病,搔首還添白發生。
丹崖紅樹故依然,錦纜曾牽上水船。丁令重歸人隔世,麻姑三見海成田。靈桃開后春無主,雪浪淘殘石尚堅。記得倚篷癡絕語,愿花長好月長圓。
三江口頭日欲晡,三江女兒自當壚。今朝南浦送郎去,望斷東風檣上烏。檣頭五兩逐風輕,聽得吳歌慘別情。一片劉家河上月,照郎直到定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