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政運使直閣朱公挽詞三首 其二
蕭散烏藤杖,風流白接離。
分茵前席滿,載酒后車隨。
食鼎羅千指,歌鐘擁十眉。
凄涼今夜月,空照習家池。
蕭散烏藤杖,風流白接離。
分茵前席滿,載酒后車隨。
食鼎羅千指,歌鐘擁十眉。
凄涼今夜月,空照習家池。
您手持著瀟灑自在的烏藤杖,頭戴風流的白接離頭巾。您與人分坐褥墊交談,座上賓客滿盈,出行時載著美酒,后面車輛相隨。吃飯時食鼎前圍繞眾多人,歌舞時身邊簇擁著諸多美人。今夜的月亮凄涼地照著,只空自照著習家池。
蕭散:瀟灑自在的樣子。
烏藤杖:用烏藤做的手杖。
白接離:一種白色的帽子。
分茵:分坐褥墊,指與人親切交談。
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在交談中,為表示親近,往往不自覺地移坐而前。
后車:后面跟隨的車輛。
食鼎:盛食物的鼎。
羅千指:形容人多,古人以手指計數,千指表示很多人。
歌鐘:指伴唱的鐘聲,這里代指歌舞。
十眉:指眾多美女。
習家池:在今湖北襄陽,是一處古跡,這里可能借指朱公生前常去的地方。
此詩應是在朱公退休(致政)去世后所作。當時朱公可能是一位有地位、有財富的官員,生前生活瀟灑奢華。作者在其去世后,為表達對他的懷念和感慨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朱公,突出特點是通過前后場景的對比,展現生命的變化。在文學上,以簡潔的語言和鮮明的對比,營造出強烈的情感氛圍,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
日炙虛窗暖欲春,窗前椒蕾破梅英。朦朧困眼看書倦,驀聽蜂兒撲紙聲。
巾車偶淩塵,城市稀識面。羨公垂老年,兄弟得相見。一丘心所期,八口力已倦。風檐接對問,萬語歸一嘆。平居味昔言,識字始憂患。溫訓故相寬,學問出屯難。時方際陽九,大野看龍戰。篝狐驚夕枕,椎埋訝朝畔。溝壑填罷癃,民命一何賤。偷息幸吾儕,經畫得再飯。出門憚搔首,返棹已嫌緩。蒙方養毛羽,公其守文獻。髭白日以添,觀河自知變。相思苦公遙,相逢喜公健。斯世惜馀黎,時愁誦云漢。
漢江江上看同云,歲晚盧園雪片紛。未擬皇華歌折柳,且因地主倒芳樽。
夷叔閒馳九陌塵,看山宿諾竟逡巡。爭棋舊夢憑誰話,凄絕重來作記人。
行役苦晝熱,戒程當夜闌。睡覺呼仆夫,出門路漫漫。明月照人影,疏星掛樹間。流螢點衣袂,零露濕巾冠。朝遠剡溪水,俄入新昌山。屬茲干戈際,愈覺行路難。愧無經世資,何以濟險艱。悒悒抱遠思,綿綿起憂端。東方忽已白,林鳥鳴間關。前瞻石嶺峻,喟然發長嘆。
劉君古遺直,祠堂在丘園。嗟此豪杰窟,文雄歘孤騫。平生二三策,匪徼明主恩?,崿嵳劦檬?,無乃市井言。憑高一長望,若厭車馬喧。微風過疏雨,青山滿前軒。陰晴倏異態,浮云實無根。悠悠千載心,去去勿復論。
公如柳柳州,柳橋如柳浪。惱殺涉溱人,望望不可上。
客窗閑理清商譜。彈到斷腸聲,傷今古。自憐素發無多,猶記紋疏夜深語??帐Ef時蹤。迷南浦。梨花燕子清明,誰家院宇。沒個好情懷,杯慵舉。天涯行李蕭蕭,還是新愁老羈旅。那更落花深,紅如雨。
巖巖五老古須眉,似對幽人歌采薇。漢事煩公即調護,蒲輪飛詔盍來歸。
將泥紅蓼岸,得草綠楊村。命侶添新意,安巢復舊痕。去應逢阿母,來莫害王孫。記取丹山鳳,今為百鳥尊。
山外晴云數點鴉,寸心芳草共天涯。夕陽城上游人少,十二欄干楊柳花。
池上山寒欲霧。竹暗小窗低戶。數點秋聲侵短夢,檐下芭蕉雨。白酒浮蛆雞啄黍。問陶令、幾時歸去。溪月嶺云紅蓼岸,總是思量處。
昔年摘葉更尋枝,踏遍山巔與水涯。今日華陽親薦得,玉苗仙草映靈芝。
駕車出南郭。仆馬意悽悽。黃滿草千疊,青留菜一畦。戰寒鴉作陣,問歲日沉西。萬命懸真宰,何因異笑啼。閑閑數弓壤,莽莽大原間。此地君其宅,他年我亦還。淚泉通瘴海,心跡向云山。仙尉居鄰近,相逢倘解顏。
曉語月斜樹,晝啼春霽天。胸中自有激,不是故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