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太夫人文氏挽詞三首 其二
移孝繄慈母,遺忠有世臣。
挺身安國步,抗節犯戎塵。
錫壤開東魯,持樞拱北辰。
寧須待彤筆,詔墨在絲綸。
移孝繄慈母,遺忠有世臣。
挺身安國步,抗節犯戎塵。
錫壤開東魯,持樞拱北辰。
寧須待彤筆,詔墨在絲綸。
將孝道移于國事的是慈母,留下忠誠的是世代之臣。挺身而出安定國家命運,堅守氣節直面敵寇戰塵。被賜予封地在東魯開國,秉持中樞輔佐君王。哪需要等待史官的朱筆,皇帝詔書已記載功勛。
繄(yī):句首語氣詞。
世臣:累世之臣,世代為官的家族。
國步:國家的命運。
抗節:堅守氣節。
戎塵:指戰爭,敵寇。
錫壤:賜予封地。
持樞:掌握中樞要職。
北辰:北極星,這里指代君王。
彤筆:史官所用的朱筆。
絲綸:皇帝的詔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文氏去世后,作者為紀念她及其家族的功績而作。當時或許處于一個需要忠臣良將守護國家的時期,文氏家族挺身而出,為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作者借此表達對他們的敬意。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魯國太夫人文氏及其家族的忠誠與功績。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通過具體事例展現人物品質。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對于研究當時的家族文化和社會風氣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我行重到清涼地,
小室軒窗分外明。
不是山家占春色,
大都物理自舒情。
寒煙淡木逼晴空,
山外之山又不窮。
倚遍高樓坐而立,
心隨眼力付杯中。
漢江水漲鴨頭綠,
宜城酒熟鵝兒黃。
卒讀桑柔十六章
廢書三日尚彷徨
驚心事事無今古
貪亂人人有肺腸
吾亦作歌哀不及
國猶靡止去何鄉
始知騷賦追三百
輕舉游仙乃變常
銀花火樹照東溟。飄送故鄉情。懷人今夜,清樽月底,未許同傾。
嬋娟千里空相共,一水自盈盈。何當攜袖,越王臺上,遍數春燈。
一自初聞報,哀號向草堂。
相隨只兒子,遠和有山獐。
土沃幽宮掩,灰凝奠酒香。
孤身揮泣盡,松柏便萎黃。
可憐風雨逼流陰,
無奈芳菲惱客心。
暫引江南春入眼,
不辭多擲袖中金。
好山奇絕自天開,
道上誰人入壯懷。
我惜桑榆難再賦,
只應圖畫共徘徊。
于休顯宗,道澤玄播。式宣德音,暢物以和。邁德蹈仁,匪禮弗過。敷以純風,濯以清波。連理映阜,鳴鳳棲柯。同規放勛,義蓋山河。
賣餳天氣,恰春光嬌到,九分時節。城下小園圍綠水,無數畫廊周折。蝶翅憨紅,蜂須簸暖,滿院繁英纈。君如不醉,花時枉詡豪杰。
記否二十年前,襄王筵上,眾里香曾竊。金縷衫邊桃葉淚,多少細憐輕閱。柳絮簾櫳,花枝年紀,事去和誰說。憑闌一夢,帽檐糝遍晴雪。
心共朝衫赤。岸烏紗、臨淮空障,東南半壁。慘變先皇臣欲殉,眉宇久無人色。況腸斷、高堂永訣。黯淡精神橫淚眼,陡辛酸、動我心如鐵。遲不去,日方昃。
調停四鎮真誠竭。枉整頓、朝廷小小,內奸牽掣。付與孤忠成結局,浩氣滄溟應塞。又何必、鐘山埋骨。精魄倘逢留后約,悵燕云、幾灑憂時血。更莫問,揚州月。
虛空正體沒邊涯,
藏六如何蓋覆伊。
要聽少林無孔笛,
從來多是逆風吹。
朔風凜凜捲茅茨,
冷灶寒煙不自持。
明月有情窺我榻,
綠蓑常伴野人披。
鼠無馀粒多啾唧,
家欠陳倉沒設施。
喜得詩名千古重,
一腔真樂少人知。
十載論思侍禁垣
更參鈞統望逾尊
賢勞暫許休元宰
徵詔行看起特恩
名自云霄慚驥尾
人從桑梓望龍門
盧傲那得天師遇
稽首臨風乞妙言
道人致身何蕭爽,縛屋青厓平如掌。
年來漫有云霞想,道骨仙風日應長。
云里金支下翠旗,夜半猿鶴鳴蕙帳。
長生木瓢白石樽,對月松醪引翠浪。
浩歌日暮采瑤花,大澤空山自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