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書胡公挽詞三首 其三
名字標仙籍,真游返帝闉。
一尊無復日,百卉自爭春。
井廢無沈轄,車懸有吐茵。
空余峴山刻,千載尚光新。
名字標仙籍,真游返帝闉。
一尊無復日,百卉自爭春。
井廢無沈轄,車懸有吐茵。
空余峴山刻,千載尚光新。
您的名字列在仙籍之中,如今真的仙游返回天帝的宮門。再也沒有機會與您共飲一杯,百花卻自顧自地爭著迎春。井已荒廢,不再有沉轄之事;車子閑置,還留著當年吐茵的痕跡。只留下如峴山碑般的功績記載,千年之后依舊光彩如新。
仙籍:仙人的名冊,這里指胡公聲名卓越,如同仙人般受尊崇。
真游:指仙游,去世的委婉說法。帝闉(yīn):天帝居住之處,這里寓意胡公去世后歸往天界。
一尊:一杯酒。
沈轄:《漢書·陳遵傳》記載陳遵嗜酒,每次宴會都把客人車轄投入井中,使客人無法離開。這里“井廢無沈轄”表示再無歡宴之景。
吐茵:《漢書·丙吉傳》記載丙吉的車夫醉酒吐在車茵上。這里“車懸有吐茵”暗示往昔場景不再。
峴山刻:西晉羊祜有政績,死后百姓在峴山為他立碑,見者落淚。這里借指胡公的功績和名聲。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明確創作的精確時間和詳細背景。但從詩題可知是為簽書胡公去世而作。可能是胡公生前與詩人交往密切,有過許多宴飲等活動。胡公的離世讓詩人深感悲痛,于是創作此詩來表達哀悼與緬懷。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胡公的去世,贊頌其功績。其突出特點是善用意象和典故,以景襯情,借古抒懷。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和對逝者的追思傳統。
青山中穴為大門,下通軌轍高莫論。
飛云出納不計限,雙峙平削無刀痕。
入門復見田園美,田外峰巒回抱尊。
棲靈畜怪不可詰,夔魈往往來守閽。
頻官吳越館粳稻,況住南陽多水田。
北登太行入汾曲,正獲???秋風前。
晉人樸厚自寡訟,軟炊玉粒河鱗鮮。
君方少壯齒頰健,甘美不負經腹便。
有意南飛寄我信,滿川鳴雁下連連。
重本恤刑天子圣,舟車持詔使臣賢。
部中漢吏無冤獄,葑上吳人益美田。
重過故鄉逢故老,一聞鳴鶴訪山川。
不須歌管唯詩酒,況有余杭白樂天。
陂蛙怒目生,科斗亦縱橫。
自得君王揖,能為鼓吹聲。
越人嘗入饌,秦客不須驚。
誰解緣明月,徒夸兩股輕。
名國萬家城,千畦等封侯。?當燕去前,腌牙費糟丘。
無筋偃王笑,有味三閭羞。寄入翰林席,圣以不撤優。
又寄蓬門下,作賦誰肯休。唯我廣文舍,免為齏鹽仇。
劉公漢家裔,才學歆向儔。胸懷飽經史,辨論出九州。
曾不奉權貴,但與故人投。贈辛非贈甘,此意當自求。
舊墳為潤嚙,新冢得山深。
斬木來荒路,移松出近岑。
黃鸝啼棘上,玉女問泉音。
強作挽人唱,儻知哀感心。
秦愛商于地,信美洛水南。
銀鉛與丹砂,鑿山民爭貪。
蜀客善制錦,當先務桑蠶。
衣老以及少,使煦如春酣。
摘蔬有筍蕨,釣庖有巖潭。
頗同故鄉味,將喜獲所諳。
莫怪霑襟血,無由作吊賓。
故池歸去雁,春信見何人。
已寫虛堂影,猶鐫守冢麟。
門生與舊吏,將立道傍珉。
琵琶轉撥聲繁促,學作饑禽啄寒木。
木蠹生蟲細穴深,長啄歊鏗未充腹。
朧弦疊響入眾耳,發自深林答空谷。
上弦急逼下弦清,正如螗螂捕蟬聲。
坐中賓歡呼酒飲,門外客疑將欲行。
主人語客客莫去,彈到古樹裂丁丁。
內賓外客曾未聽,乍聞此曲無不驚。
還憶昭君入胡虜,烏孫帳下邊馬鳴。
安知如今有樂事,能使女奚飛玉觥。
女奚年小殊流俗,十月單衣體生粟。
言事關西楊廣文,廣文空腹貪教曲。
曲奇譜新偷法部,妙在取音時轉軸。
翰林先生多所知,又笑畫圖收滿屋。
不肯那錢買珠翠,任從堆插階前菊。
功曹時借乃許出,他日求觀龜殼縮。
我嗟老鈍不如渠,幸得交朋時借娛。
但樂休計有與無。
我思陸平原,廢宅荒草深。
才高乃速禍,事往不可箴。
饑烏噪樹顛,野鼠窟庭陰。
黃耳亦已死,家書無復尋。
青山截天去,古路蔽云中。
不有行人至,安知與郡通。
高樓雖窈窕,古樹已溟蒙。
今日勞君問,衡門一老翁。
輕車馳入關,秋色秦山厚。
太華如相欣,高峰招以手。
千古此路中,豈不名宦有。
何日歷隴城,舊羌迎馬首。
銅盤薦酥酪,皮服行牛酒。
邊風與邊月,冷落諳應久。
鴻鴈北來聲甚悲,黃昏野雀相并枝。
是時靜默月色淡,摵摵風草搖枯衰。
夜深扣門兵卒至,八行文字曾無奇。
書尾又看詩兩紙,若逢飲食充渴饑。
駿馬明珠未入用,千金美價思燕隨。
無鹽嫫母正逞貌,越客未可言西施。
子雖淹回年且壯,不比老丑令人嗤。
朝廷得賢盛朱紫,玉階金闥步委蛇。
圣君納諫無不聽,吾徒跡遠空行危。
況乃庭下聞咸池,報書此方君可喜。
我心如此頗得之。
谷口長松葉老瘦,澗畔古樹身枯高。
土山慘憺遠復遠,坡路曲折盤車勞。
二車回正轅接軫,繼下三車來嶾嶙。
過橋已有一乘歇,解牛離軛童可哂。
黃衫烏巾驅舉鞭,經險就易將及前。
轂輪傍側輻可數,蹄角攙錯卷箱聯。
古絲昏晦三尺絹,畫此當是展子虔。
坐中識別有公子,意思往往疑魏賢。
子虔與賢皆妙筆,觀玩磨滅窮歲年。
涂丹抹青尚欺俗,旱龍雨日猶賣錢。
是亦可以秘,疑亦不可捐。
為君題卷尾,愿君世世傳。
傳道零陵守,茲亭暫解裝。
分群同雁鶩,幾日到瀟湘。
班竹思虞舜,赪萍憶楚王。
殷勤吏部句,今亦誦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