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宿禪房院五首 其五
獻計憂不售,逃形惟愿深。
老來銷外念,閑處愜幽尋。
晚草媚遲景,殘蟬噪暝林。
欲將詩遣興,誰解此時心。
獻計憂不售,逃形惟愿深。
老來銷外念,閑處愜幽尋。
晚草媚遲景,殘蟬噪暝林。
欲將詩遣興,誰解此時心。
我獻上計策卻擔憂不被采納,只好逃遁身形只愿能藏得更深。年老后消除了對外界的欲念,閑暇時愜意地進行清幽的探尋。晚草在夕陽中顯得嫵媚,殘蟬在昏暗的樹林里聒噪。想寫詩來排遣興致,可誰能理解我此時的心境呢?
售:這里指計策被采納。
逃形:逃避現實,隱匿身形。
外念:對外界的欲念、想法。
愜:滿足,愜意。
幽尋:探尋清幽之境。
遲景:夕陽,暮景。
暝林:昏暗的樹林。
遣興:排遣興致。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仕途不順時期,獻策未被采納,內心苦悶,便逃遁于禪房院,在清幽之地尋求內心的寧靜。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仕途不順的苦悶和無人理解的孤獨。其特點是情景交融,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能反映當時文人在仕途挫折后的心境。
山魈本是伍家奴,何事今為圣者呼?
小鬼不須乖去就,國家才子號肩吾。
金字空中見,分明列姓名。
三千功若滿,云鶴自來迎。
要警貪惏息,將萌寵辱驚。
知之如不怠,霄漢是前程。
(《燈下閑談》卷下《升斗得仙》)
(按:詩題中之李玨,為揚子縣之小販,積功成仙,與作者姓名同。)
日出卯,清凈卻翻為煩惱。
有為功德被塵謾(《偈頌》作“幔”),無限田地未曾掃。
攢眉多,稱心少,尀耐東村黑黃老。
供利不曾將得來,放驢吃我堂前草。
臘酒自盈罇,金爐獸炭溫。
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
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詎存?
明朝換新律,梅柳待陽春。
秋水濶兮秋露濃,盛華落兮嘆芙蓉。
菖花紫兮君不識,萍實丹兮君不逢。
想佳人兮密靜處,顏如玉兮無冶容。(見《李衛公別集》卷一)
悔別故山遠,愁行歸路遲。
云峰雜滿眼,不當隱淪時。
(同前。以上四詩皆轉錄自日本花房英樹《白氏文集批判研究》)。
樂道山僧縱性多,天迥地轉任從他。閑臥孤峰無伴侶,獨唱無生一曲歌。
無生歌,出世樂,堪笑時人和不著。暢情樂道過殘生,張三李四渾忘卻。
大丈夫,須氣槩,莫順人情莫妨礙。汝言順即是菩提,我謂從來自相背。
有時憨,有時癡,非我途中爭得知。特達一生常任運,野客無鄉可得歸。
今日山僧只遮是,元本山僧更若為。探祖機,空王子,休似浮云勿隈倚。
自古長披一衲衣,曾經幾度遭寒暑,不是真,不是偽,打鼓樂神施拜跪。
明明一道漢江云,青山淥水不相似。稟性成,無揩改,結角羅紋不相礙。
或運慈悲喜舍心,或即逢人以棒闿。慈悲恩愛落牽纏,棒打交伊破恩愛。
報乎月下旅中人,若有恩情吾為改。(見《景德傳燈錄》卷三十)
不幸同俘縶,常悲海雁孤。
如何一朝事,流落在天隅?
永夜多寂寞,秋深獨郁紆。
欲知相憶甚,終日淚成珠。
弟子已折桂,先生猶灌園。
出一屋,入一屋,來來去去教他哭。
來去祇為貪瞋癡,于今悟罷須知足。
知足常須達本源,去卻昔時惡知識。
惡知識,將伊作,手力法施無前后,共護無生國。
汾樓秋水濶,宛似到閶門。
惆悵江湖思,惟將南客論。
滿眼本非色,滿耳本非聲。
文殊常觸目,觀音塞耳根。
會三元一體,達四本同真。
堂堂法界性,無佛亦無人。
(《祖堂集》卷十七、《景德傳燈錄》卷十。)
世上蠢蠢者,相見只論錢,張三五百貫,李四有幾千,趙大折卻本,五六太迍邅。
口常談三業,心中欲火然。癡狼咬肚熱,貪鬼撮頭牽。
有腳復有足,開眼常睡眠。羅剎同心腹,何日見青天。
青天不可見,地獄結因緣。
重譯越滄溟,來求觀行經。
問鄉朝指日,尋路夜看星。
得法心念喜,乘杯體自寧。
扶桑一念到,風水豈勞形?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余。
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茆舍入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