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先生與蔣魏公游最善宣卿侍郎蓄東坡詩文自公始也心慕手追遂入于室某嘗賦景坡堂詩宣卿謂余知音者遂標藏之櫝中比守吳門治有狀璽書褒進待制敷文閣某馳小舟往賀宣卿出詩三章見屬句法華妙為一時絕唱有云正索解人那復得其誰知我固無從此真東坡語也輒次韻書于卷末 其一
家聲籍籍冠中州,健筆縱橫貫九流。
三世祖孫吳郡牧,兩朝人物山亭侯。
颙卬自快披云睹,衰陋空遺倚玉羞。
便恐追鋒天上去,不辭投轄為公留。
家聲籍籍冠中州,健筆縱橫貫九流。
三世祖孫吳郡牧,兩朝人物山亭侯。
颙卬自快披云睹,衰陋空遺倚玉羞。
便恐追鋒天上去,不辭投轄為公留。
家族名聲在中州顯赫無比,文筆剛健縱橫涵蓋諸多學問流派。祖孫三代都擔任過吳郡的長官,歷經兩朝都是杰出人物,如同山亭侯一般。我暢快地如撥開云霧見到青天般見到您,只可惜我衰頹淺陋,倚傍您這樣的賢才而羞愧。只怕您很快被朝廷召回,我就算挽留您,把車轄投掉也在所不惜。
籍籍:形容名聲盛大。
九流:指各種學術流派,這里泛指學問。
吳郡牧:吳郡的長官。
山亭侯:是一種爵位,這里用來比喻家族人物的地位和聲望。
颙卬(yóng áng):仰望的樣子。
披云睹:撥開云霧見到青天,比喻得見光明或高人。
倚玉:比喻依托賢者。
追鋒:指朝廷緊急征召。
投轄:把車轄投掉,不讓客人走,比喻殷勤留客。
作者好友宣卿侍郎收藏東坡詩文且有一定成就,治理吳門政績顯著獲朝廷褒獎。作者前往祝賀,宣卿出詩相屬,作者遂次韻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注重文化傳承與官員政績,作者與宣卿交往密切,對其十分贊賞。
此詩主旨是贊美宣卿家族聲望和個人才華,表達不舍之情。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典雅。在文學交流中展現出對友人的高度認可,體現當時文人之間的唱和風氣。
山下寒沙咽暗泉,故人何在又彫年。從今祇合逃禪去,老境如蠶已再眠。
忽憶南秦為客日,洛陽東望隔秦川。云山去此二千里,歲月于今十九年。柳色得非新婀娜,江聲應是舊潺湲。衰軀設使能重往,疇昔情懷奈杳然。忽憶東朐為客日,壯心初見水云鄉。島夷居處鄰荒服,潮水來時雜海商。臥看蒼溟圍大塊,坐觀紅日出扶桑。虛生虛死人何限,男子之稱不易當。忽憶東吳為客日,當年意氣樂從游。登山未始等閑輟,飲酒何嘗容易休。萬柄荷香經楚甸,一帆風軟過揚州。追思何異邯鄲夢,瞬息光陰三十秋。忽憶太原為客日,經秋縱酒未成歸。遠山近水都成恨,高閣斜陽盡是悲。年少不禁花到眼,情多唯只淚沾衣。如今老向洛城里,更沒這般愁到眉。
嶺頭功德眼,倦足等閑垂。紅爐一點雪,直下廓亡依。
老歲雖尋相近寺,危時欲見得交人。平生自有凌云志,只恐峰高不受鄰。
鱔多烏耳,蟹盡黃膏。香粳換取,下爾香醪。
到處歌樓到處花,塞垣此地擅繁華。軍郵歲歲飛官牒,只為游人不憶家。
浦外金波浩浩,城頭玉漏遲遲。斗有十千美酒,人逢三五佳期。
憐卿相伴廿來年,每到三冬寵獨專。東海麻姑新剪爪,漢官鉤弋半開拳。艮山風豎為妖孽,黎嶺寒鋒出瘴煙。動蕩煩屙如掃雪,青天白日好高眠。
隱居非是學巢由,敲樸那當制九州。洞里尚憂秦慘刻,江東今襲晉風流。蒙恬萬里城方急,徐市三山去已留?!酢酢酢酢酢酢酰酢酢酢酢酢酢?。
馮祖及趙,穢我鳳池。
九曲新詩誰解續,令人氣短北窗前。聞君近得丘遲筆,不墮斯文信有天。
久客清溪上,深秋古巷西。井梧將落盡,籬菊未開齊。門掩瀟瀟雨,涂深滑滑泥。憑軒時引領,觸處暮云低。
墻角桃花報改年,寺前耕犢試春鞭??丈接旰箅p溪漲,隔岸煙開萬瓦連。借榻禪房談永夜,歸朝官舸系晴川。廿年旅寓今重過,自喜叢林有宿緣。
我亦癡頑甚,鄉居歲食貧。兩朝羞百爾,一發系千鈞。聊復頌耆耄,還悲易主臣。待將申此意,此意渺無垠。
功勛消,階級盡。尊貴不知名,威嚴莫得近。子退步而就父,臣轉身以合君。機轉玉輪側,妙葉正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