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妙鑒住廣壽寺
明月不可呼,清夜時一出。
孤光掛海涯,皎皎轉空碧。
道人一茅把,坐睨九年壁。
磨磚破纒縛,驟若老驥逸。
匆匆林下逢,悵望不暖席。
錫杖已凌空,階庭草如積。
明月不可呼,清夜時一出。
孤光掛海涯,皎皎轉空碧。
道人一茅把,坐睨九年壁。
磨磚破纒縛,驟若老驥逸。
匆匆林下逢,悵望不暖席。
錫杖已凌空,階庭草如積。
明月無法呼喚,在清靜的夜晚偶爾出現。那孤獨的月光掛在海邊,皎潔地在碧空中轉動。僧人手持一把茅草,面壁靜修多年。如同磨磚打破束縛,突然像老驥般自由奔騰。匆匆在林下相逢,還沒坐暖席就滿懷惆悵。僧人持著錫杖已凌空而去,階前庭院的草已長得堆積起來。
睨:斜視,這里有專注之意。
磨磚:禪宗有磨磚不能成鏡的典故,這里指打破常規束縛。
纒縛:束縛。
錫杖:僧人所持的法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與僧人妙鑒短暫相逢后,有感于其修行境界和匆匆離去而創作。當時社會或許佛教氛圍濃厚,詩人對僧人修行生活有所關注和理解。
此詩主旨是贊美僧人妙鑒的修行境界,突出其超脫塵俗。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僧人生活的獨特感悟。
真人何年下紫清,目睛飄墮如流星。至今玉洞通窈冥,蕭然紫室之威靈。
杖履而來六月望,赤旱裂石風凄冷。屹然四壁呀欲動,神怪夭矯目喪睛。
道與之貌非丹青,馭風而行誰使令。云飛電掣集帝所,超然得意皆天人。
異哉石子偉丈夫,胸中磊磊怪所儲。玄圃之山帝所居,子游其間墮雙鳧。
不然安知天上有此樂,禿筆一掃凌方壺。細看毛骨分錙銖,偉形杰狀人人殊。
古來列真誰所摹,前稱關同后張圖。近之豪者郭忠恕,落筆拂戾如奔諸。
兩公軼蕩不拘束,筆力磊砢相劘扶。我來憑欄聊一呼,隨翁聯軒上清都。
射策飛騰早,推賢望實兼。
直心常自負,大器果難淹。
持橐丹墀穩,分符畫戟嚴。
平生莫追憶,淚盡轉愁添。
杯羮卓午薦朝餐,一飽龜腸亦爾難。
窮鬼還來調韓愈,夫人真欲試劉寛。
尚余食案韭三種,早悟官亭鲙兩盤。
傳語廚人莫轑釡,不應餓死悔儒冠。
佳麗江山得共游,一時賓主亦風流。
鳥飛魚泳青油幕,虎踞龍盤白鷺洲。
坐席未溫俄告別,題輿催上莫淹留。
苕溪尺五煙霄近,入手功名不自由。
高林俯青冥,柯葉森若織。
陽光已轉午,陰嶺仍半黑。
崢嶸亂石間,行子有苦色。
臨深地勢入,涉險天宇塞。
四顧無所投,跡蠒去未息。
悵然增百憂,冥冥羨歸翼。
最宜為誥唐仲舒,上林子虛漢相如。
喜君萬事懶著眼,獨向文章情未疏。
家貧肯戀儋石儲,船漏則已那復袽。
素志蹉跎雪侵鬢,青衫匍匐塵滿裾。
可憐虞翻屯骨相,相逢呼我丈人行。
夜聞抵掌論開邊,怒髪沖冠亦何壯。
鹴裘典盡終諱寒,忍寒悲歌行路難。
綈袍恐貽范叔怒,長篇忽拜烏絲闌。
辭章典要古所尚,余子碌碌何足仰。
愿君回筆頌皇猷,偃武修文答靈貺。
天子亟欲聞盡言,前席還應虛黈纊。
均佚歸來一品崇,赤城新野煥仙風。
功存社稷今全德,身佩安危本至公。
寧似樂天丹灶破,不令北海酒樽空。
中原未靖戎氛惡,會有訏謨沃舜聰。
日輪推火燒長空,正是六月三伏中。
旱云萬疊赤不雨,地裂河枯塵起風。
農憂田畝死禾黍,車水救田無暫處。
日長饑渴喉嚨焦,汗血勤勞誰與語。
播插耕耘功已足,尚愁秋晚無成熟。
云霓不至空自忙,恨不抬頭向天哭。
寄語豪家輕薄兒,綸巾羽扇將何為。
田中青稻半黃槁,安坐高堂知不知。
信步尋梅約,欣逢亞雪枝。
春藏紅蕚小,寒嗇暗香遲。
畫角傳新曲,粧臺歛翠眉。
廣平心不動,唯許筆端知。
黃花白酒兩相逢,把酒簪花對晚風。
千里故園云水外,三年歸路夢魂中。
自憐晼晚傷秋色,誰解疏狂發醉紅。
寄語髯周頗知否,此時情緒與君同。
五馬歸來識舊廬,相門曾對水云居。
家聲自可威戎虜,吏最何勞課簿書。
好扈六飛還魏闕,卻麾單騎復姚墟。
莫欺霜鬢將軍老,矍鑠猶能一攬裾。
蘭桂秋風一夜催,袞衣何處望南陔。
堂垂斗帳銷香篆,鑒掩飛鸞下玉臺。
漢使從天虛鹵簿,胡笳和月助悲哀。
東門咫尺佳城在,雙鶴飛空日幾回。
在處朱朱兼白白,化工伎倆真多色。
誰知先生鐵石心,到眼物華如過客。
髙標可但凌三冬,一枝杰出妖艷中。
椒蘭絳灌信鼎貴,萬世屈賈留清風。
斜陽入花柳,渾欲不勝情。
春事乃如此,病軀安得平。
尚堪沖宿酒,復作快新晴。
荒簷足烏鳥,莫厭晚來聲。
大阮愛我詩,謂我能詩矣。
我詩來無極,愛之終不已。
吾非圣者也,但智慮多耳。
賜始可言詩,吾智由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