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臣議承餉石耳
窮秋客舍風雨凄,破釜生魚甑有衣。
故侯未種東陵瓜,餓夫欲采西山薇。
歲晚黃精可療饑,故園萬里天一涯。
未辨登山拾瑤草,且復從公茹石芝。
窮秋客舍風雨凄,破釜生魚甑有衣。
故侯未種東陵瓜,餓夫欲采西山薇。
歲晚黃精可療饑,故園萬里天一涯。
未辨登山拾瑤草,且復從公茹石芝。
深秋時節,客舍里風雨交加,一片凄涼。破釜中生出了魚,甑上結了灰塵。像故侯邵平那樣還沒去種東陵瓜,又像伯夷、叔齊一樣饑餓的人想去采摘西山的薇菜。年末黃精可以充饑,可故鄉遠在萬里之外,與自己天各一方。還沒決定去登山采摘仙草,暫且跟著您吃石耳。
窮秋:深秋。
破釜生魚甑有衣:釜中生魚,甑上結塵,形容生活貧困。
故侯未種東陵瓜:故侯指秦東陵侯邵平,秦亡后種瓜于長安城東。
餓夫欲采西山薇:餓夫指伯夷、叔齊,他們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
黃精:一種中藥材,可食用充饑。
瑤草:傳說中的仙草。
石芝:即石耳,可食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客居他鄉的困境,生活貧困,可能是在深秋時節,面對艱難處境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客居他鄉的貧困與思鄉之情。其特點是善用典故,以質樸語言表達深沉情感。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能反映當時文人在困境中的心境。
抱玉三朝楚,懷書十上秦。年年洛陽陌,花鳥弄歸人。
綠水紅橋一路青,東風將雨染初成。 隔簾弄影捎飛燕,當座吹花趁語鶯。 新月正籠陶令宅,淡煙斜拂亞夫營。 年年送別三春恨,腸斷山陽笛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