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歸天寧萬年禪院
朝天來詣觚棱闕,傍海歸尋瀑布峰。
才大不慚師號美,道高翻訝帝恩重。
問程行冒江村雨,寄宿吟聽水寺鐘。
到日依依賞清景,石橋云月滿杉松。
朝天來詣觚棱闕,傍海歸尋瀑布峰。
才大不慚師號美,道高翻訝帝恩重。
問程行冒江村雨,寄宿吟聽水寺鐘。
到日依依賞清景,石橋云月滿杉松。
僧人前往朝廷拜謁皇宮,之后沿海邊回去尋找瀑布峰。他才華出眾,無愧于美好的師號;道行高深,反倒驚訝皇帝給予的恩寵之重。詢問行程,冒雨走過江村;寄宿時,吟詩傾聽著水邊寺廟的鐘聲。到達時,他會留戀地欣賞清幽的景色,石橋上云霧、月色籠罩著杉松。
觚棱闕:指皇宮,觚棱是宮殿屋角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
訝:驚訝。
程:行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僧人前往朝廷得到皇帝恩遇,之后準備回歸天寧萬年禪院,詩人寫詩相送。可能當時社會相對穩定,佛教有一定發展,詩人與僧人有交往,故而贈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僧歸寺,突出了僧人的才高德厚。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畫面感強。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與僧人的交流及送別詩的特色。
風波千里闊,臺榭半天高。此興將何比,身知插羽毛。
峰巒多秀色,松桂足清聲。自有山林趣,全忘城闕情。
羅浮南海外,昔日已聞之。千里來游覽,幽情我自知。
獨持巾櫛掩玄關,
小帳無人燭影殘。
昔日羅衣今化盡,
白楊風起隴頭寒。
天馬斜飛度三止,
上將橫行擊四方。
輜車直入無回翔,
六甲次第不乖行。
昔為仙子今為虎,
流落陰崖足風雨。
更將斑毳被余身,
千載空山萬般苦。
深閨閑鎖難成夢,那得同衾共繡床。一自與郎江上別,霜天更自覺宵長。
愁聽黃鶯喚友聲,空閨曙色夢初成。窗間總有花箋紙,難寄妾心字字明。
寂靜璿閨度歲年,并頭蓮葉又如錢。愁人獨處那堪此,安得君來獨枕眠。
臥病匡床香屢添,夜深猶有一絲煙。懷君無計能成夢,更恨砧聲到枕邊。
野田荊棘春,閨閣綺羅新。出沒頭上日,生死眼前人。
欲知我家在何處,北邙松柏正為鄰。洛陽女兒羅綺多,無奈孤翁老去何,奈爾何。
正色鴻燾,神思化伐。穹施后承,光負玄設。
嘔淪吐萌,拿尾研動。袾袾哳哳。dS用秘功,以嶺以穴。
柂薪伐藥,莽榤萬茁。嘔律則祥,佛倫惟薩。
牡虛無有,五行七曜,成此閏余。上帝降靈,歲且涒徐。
蛇蛻其皮,何以蔽踝,霞袂云袽。哀爾浮生,櫛比荒墟。
吾復麗氣,還形之初。在帝左右,道濟忽諸。
頭焦鬢禿但心存,力盡塵埃不復論。
莫笑今來同腐草,曾經終日掃朱門。
月明階悄悄,
影只腰身小。
誰是鶱翔人,
愿為比翼鳥。
幽室鎖妖艷,無人蘭蕙芳。
春風三十載,不盡羅衣香。
我本長生深山內,
更何入他不二門。
爭如訪取舊時伴,
休更朝夕勞神魂。
飛燕身輕未是輕,
枉將弱質在巖扃。
今來不得同鴛枕,
相伴神魂入杳冥。
自與渾家鄰,馨香遂滿身。無心好清靜,人用去灰塵。——麻大
終朝每去依煙火,春至還歸養子孫。——和且耶
曾向苻王筆端坐,爾來求食渾家門。——和且耶
蘆荻花,
此花開后路無家。
恃勇禍必嬰,恃強勢必傾。
胡為萬金子,而與惡物爭。
休將逝魄趨府庭,止于此館歸冥冥。
三度過海,
兩度上漢。
行至勒漠,
命屬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