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詩奉送厚之權郡還闕
天衢未擬縱驊騮,南顧聊寛圣主憂。
民頌永傳儋耳國,家聲夙著虎頭州。
簿書脫屣歸華貫,翰墨收功入勝流。
去去愿將民疾苦,盡攄胸臆副旁求。
天衢未擬縱驊騮,南顧聊寛圣主憂。
民頌永傳儋耳國,家聲夙著虎頭州。
簿書脫屣歸華貫,翰墨收功入勝流。
去去愿將民疾苦,盡攄胸臆副旁求。
朝廷還沒打算讓駿馬在大道上盡情馳騁,你南行任職暫且寬慰圣主的憂慮。百姓的贊頌會永遠在儋耳之地流傳,你家族的名聲早已在虎頭州顯著。你把繁瑣的公文事務像脫鞋一樣拋開回歸顯貴行列,憑借詩文取得成就躋身名流。你此去希望能把百姓的疾苦,都傾訴出來以符合君主的廣求賢才之意。
天衢:指朝廷。
驊騮:駿馬,這里比喻賢才。
儋耳國:古代地名,泛指南方偏遠地區。
虎頭州:未明確具體所指,可能是某個地方。
簿書:指官府的文書、檔案等公務。
脫屣:像脫掉鞋子一樣輕易,比喻看得很輕。
華貫:顯貴的行列。
勝流:名流。
攄:抒發。
副:符合。
旁求:廣求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看,是作者送友人厚之從地方任職結束回朝廷時所作。當時可能朝廷需要賢才廣納民意,而友人在地方有一定政績,作者借此詩表達對友人的贊美和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送友人回朝廷,贊頌友人在地方的功績,鼓勵其到朝廷后為百姓發聲。其特點是語言典雅,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對政治的關注。
京北探幽谷,翠柏間蒼巖。巍峨千尺高壩,深鎖一湖煙。曉借云車游目,錯落長城崎曲,危堞布峰巒。領略雄渾氣,識辨舊關山。月消隱,風靜寂,客無眠。遙天耿耿星漢,倒影入澄瀾。忽感余身微渺,欲學孫登吟嘯,放曠寄林泉。得訪青龍峽,不羨武陵源。
好花須是偶然逢,艷絕人天夕照中。今日珍珠河畔路,更無繁萼倚微風。
乘槎陽羨湖,延覽銅官山。山氣何氤氳,飛崖郁而盤。西南有乳窟,窈窕青云關。倏忽啟靈秘,傳聞赤符間。七日混沌死,鬼鑿永不刊。神竅通十洲,清淺呈瑯玕。玄陰伏其下,六月冰雪寒。仙鼠與石燕,倒掛風雷壇。仙人度羽去,尚留九成丹。爰有好事者,里糧澹忘還。冥搜了無得,悵然回波瀾。余亦采芝徒,九載勤登攀。九載在旦夕,皓發凌朱顏。尚子既畢娶,坡翁復營田。至人貴遺形,細故惡足牽。
微行小隊幸居庸,天馬新調玉臂弓。不是繡衣能直指,即教黃蓋出臨戎。
朝來寬請急,醉宿亦無妨。舟楫青天近,林塘白日長。浪花魚自起,風葉鳥難藏。忽有吳歌發,滄洲意欲狂。
可笑無氈老鄭虔,甘寒忍喜詠豐年。飛花穿樹春疑早,秀麥分岐瑞有先。白玉樓成迷萬井,青云路繞認雙川。輕縑窘幅終難狀,卻借騷人好句傳。歲行去似客程兼,詩債新隨雪陣添。唱絕郢人誇潔白,舞低趙女斗輕纖。寒威瑩骨勝三沐,爽氣薰心解六黏。險語賡酬難自勉,旋乾吟筆盡更簽。
江山雖好恨無人,不用鶯聲換好春。人日與誰還燕飲,英雄一一作青燐。
轉輸蕭相計,積貯賈生篇。月出萬檣立,漕穿一線懸。
擁旄去京縣,褰帷辭未央。弱冠復王役,從容游豈張。不學胡威絹,寧掛裴潛床。所冀方留犢,行當息飲羊。戲蝶時飄粉,風花乍落香。高欄來蕙氣,疏簾度晚光。綺錢臨仄宇,阿閣繞長廊。
柴扉晨啟錦霞明,簫鼓千門報曙聲。四氣寒暄相代禪,一丸天地遞虛盈。心無形役居長靜,伴有漁樵興自生。珍重東鄰西社酒,年年沉醉為春更。
玉輦南遷駐海頭,朔塵如雨暗神州。孤臣絕援樊襄失,四將空存社稷憂。紅樹號蟬荒苑暮,白茅沒馬故宮秋。行人欲寄英雄淚,還有寒潮向北流。
劉侯贈我筆一束,筆鋒如錐管如玉。不嫌夜艾剪銀燭,為君一掃千兔禿。
大將提兵靖□回,凱歌聲沸動春雷。三邊喜見烽煙息,萬里行看貢賦來。擬作鐃歌齊雅樂,便裁露布獻金臺。□□自此無遺類,一統文明遍九垓。
風流翻入步虛詞,南國人稱沈亞之。不信緱山辛苦意,只言笙鶴便相隨。
松上花兮松下根,食之年貌與松鄰。君今既是松間客,采送衰翁亦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