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西林寺,早赴東林滿上人之會因寄崔二十二員外
謫辭魏闕鹓鸞隔,老入廬山麋鹿隨。
薄暮蕭條投寺宿,鵬鷃高低分皆定,莫勞心力遠相思。
謫辭魏闕鹓鸞隔,老入廬山麋鹿隨。
薄暮蕭條投寺宿,鵬鷃高低分皆定,莫勞心力遠相思。
被貶后與朝廷的高官們分離,年老進入廬山與麋鹿相伴。傍晚時分在蕭條中到寺廟投宿,鵬和鷃高低之分早已注定,不必勞心費力地在遠方相互思念。
魏闕:朝廷。鹓鸞:指朝官。
麋鹿:泛指山野動物。
薄暮:傍晚。
鵬鷃:鵬是傳說中最大的鳥,鷃是一種小鳥,這里比喻地位高低。
推測詩人是在被貶之后,來到廬山。當時他遠離朝廷,心境落寞,在寺廟住宿準備參加法會時,有感而發寫下此詩寄給友人崔二十二員外。
此詩主旨是表達被貶后的心境及對友人的勸慰。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意象和比喻展現人生境遇。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反映了詩人特定時期的思想情感。
他無事役心,祇是苦于吟。
結屋能終隠,入山何必深。
雨中看瀑布,月下聽松琴。
有此幽居樂,須當一訪尋。
吾詩吟未了,今爾亦工吟。
筆下心思苦,書中理趣深。
青燈宜遠到,白日易西沈。
多謝憐衰疾,連朝獨見臨。
白發天應棄,春風吹不青。
神仙歸恍惚,書傳出英靈。
周粟豈醫餓,湘流難活醒。
迄今名字在,百世仰芳馨。
市人歡呼賞元夕,羈人掩關玩周易。
易中具足光明燈,一燈散作千百億。
粵從上元甲子到于今,經幾上元此燈炯炯如一日。
靜思此理發長嘯,短檠孤坐看虛碧。
廣文先生乃我義理朋,從我求觀無盡燈。
我燈無盡易無盡,五行陰陽太極惟一心。
東鄰有客好奇逸,袖出異書光芒與我易相射。
平生但識羲孔元之元,不省虛皇大道玄中玄。
我欲與君互酬答,各妙其妙勿以言語傳。
會得易中極玄中玄,與子日日張燈作上元。
茅舍竹椽短,不勞朱堊施。
高無神鬼瞰,貧與子孫宜。
近古意全樸,當風勢亦危。
梅花有幽致,一樹隔疎籬。
古驛晚停鞍,西風客帽寒。
山昏云氣濕,秋老葉聲干。
昔為作詩苦,今嗟行路難。
鈴音邊報急,醉里亦眉攢。
夜宿半塘寺,惟聞塔上鈴。
老僧行道影,童子頌經聲。
竹密風猶勁,窗幽月愈明。
瓦爐香斷處,一榻灑然清。
江邊回首見崢嶸,砥柱頹波氣象獰。
三面好山俱覿面,一泓寒綠不聞聲。
月從康節詩邊吐,風向包羲易里生。
如此生涯天未老,更須著腳外間行。
徼蟲亦可傷,何事苦爭強。
百勝終歸死,一秋空自忙。
吟殘庭際月,冷怯草根霜。
不入兒童手,誰能較短長。
往歲因痰壅,幾為病廢人。
金丹如不服,粉骨已成塵。
去死僅一線,更生又五春。
再深詩里債,筆硯日相親。
日者今何及,天乎有不平。
功高人共嫉,事定我當烹。
父老俱嗚咽,天王本圣明。
不愁罹黨禍,攜淚向孤城。
醉倚歌樓上,歸來帽欲斜。
山銜半規日,云間一棱霞。
砌雪膠庭草,簷冰墜瓦花。
明朝重有約,同訪趙州茶。
小樓分袂后,別久憶君多。
逆境詩排遣,殘軀病折磨。
靜聞花落幾,閑看螘移窠。
幾夜窗前夢,攜筇竹下過。
春滿天街夜色酣,綺羅香結霧漫漫。
試燈簾幕深藏暖,掃雪樓臺淺帶寒。
寶騎驕嘶金騕褭,翠翹醉倚玉闌干。
江云忽斷笙歌散,幾點粧梅落舞鸞。
眾僧尊夏臘,靈岳遍曾登。
渡水手中杖,行山溪畔藤。
心空默是印,眉白雪為棱。
自得巡方道,棲禪老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