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吏隱堂二首 其一
拄笏西山爽氣新,萬人如海一閑身。
堂中自蠟登山屐,門外從增沒馬塵。
美祿方辭緣肆志,華軒偶羨見清真。
遺編半掩思標致,未必今人愧古人。
拄笏西山爽氣新,萬人如海一閑身。
堂中自蠟登山屐,門外從增沒馬塵。
美祿方辭緣肆志,華軒偶羨見清真。
遺編半掩思標致,未必今人愧古人。
手拄笏板看西山,清爽之氣撲面而來,在茫茫人海中我是個閑適之人。在堂中自己給登山的木屐上蠟,門外任由車馬揚起的塵土增多。剛剛辭去優厚的俸祿是為了順遂志向,偶爾羨慕華麗的軒車卻能顯現出自己的純真質樸。半掩著古代典籍,思念著古人的風采,未必現在的人就比古人差。
拄笏西山:出自《世說新語·簡傲》,形容人有高遠的志向和閑適的神態。爽氣:清爽的空氣,這里也指人的精神風貌。
萬人如海:形容人很多。閑身:清閑自在的人。
蠟登山屐:給登山的木屐涂上蠟,準備登山游玩。
沒馬塵:形容車馬揚起的塵土很高,淹沒了馬。
美祿:優厚的俸祿。肆志:順遂自己的志向。
華軒:華麗的軒車。清真:純真質樸。
遺編:古代遺留下來的書籍。標致:風采、風度。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官場或世俗生活中感到厭倦,想要追求自由閑適的生活。辭去優厚俸祿,表明他對功名利祿的看淡,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在這樣的心境下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自由閑適生活的追求和不慕名利的價值觀。其特點是通過對比和用典,將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生動地展現出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精神境界的追求。
迢遞行蹤逐斷蓬,與君溝水各西東。
夢遙衡岳啼猿外,書到山城細雨中。
別后又看春草碧,宵來喜見燭花紅。
江淮濕霧連朝暮,苦憶蠻天滯郝隆。
江樹猶傷舊國春,
肯因冷澹與時新。
風來誰撼千林雪,
一洗人閒桃李塵。
金絲煙是草中妖,天下何人喙不焦?
聞說內廷新有禁,微醺不敢廁宮僚。
誤國何人作計疏,
滿朝元未識真儒。
至今恨卻無頗牧,
不念丘原起日無。
買斷春風榆莢錢。拋殘紅日柳絲鞭。王系歸去劇堪憐。
鸚鵡窺翻雙陸局,珊瑚擘亂十三弦。晝長無事不教眠。
鄴下王孫今勝流,
相逢三伏凜生秋。
未嘗一日可無竹,
似是前身王子猷。
習僻厭平阡,歧道入榛莽。
笮足不肯回,牽拂堅初往。
稍進不見天,竹葉大逾掌。
隙處迷煙云,日腳不落壤。
直躬礙枝干,漸傴安得仰。
兩袖競翅張,冒棘先用顙。
導者未識誰,后趾蹴前緉。
人獸盡無音,但聞碎籜響。
三里幸出叢,目光久矘?。
始見樵子行,寸心翻惚恍。
畫舸搖搖逐曉寒,江云飛盡亂峰攢。
垂楊故作千行綠,楓樹誰知一夜丹。
萬古《風》《騷》存澤國,五湖煙景問漁竿。
好山過去休回首,留取歸時對面看。
欣逢季海。問訊幽居欣自在。
大雅馳聲。解挹清芬王秀卿。
難能脫俗。頑鈍如今知不足。
花欲重榮。頭白甘為小學生。
長沙卑濕賈生悲,司馬投荒遠過之。萬里瘴鄉憐逐客,千秋風雅是吾師。
愚溪草長無遺宅,鈷鉧潭空有斷碑。愁作招魂裁楚調,淺斟明水薦江蘺。
瀟湘斜繞郡城隅,古廟還如屈大夫。自厭文章驚俗眼,遂教溪壑盡名愚。
香燈夜冷啼山鬼,煙雨春深怨鷓鴣。惆悵詞人多落魄,潮陽南望隔蒼梧。
一自嘉禾見,于今歲幾多。飛騰公可那,流落我如何。
舊說金能點,今成鏡失磨。未甘終痼疾,還復向醫和。
遠地書郵絕,長年屬望勞。要期親帚柄,寧憚學舟操。
愧守藩籬小,難窺墻仞高。秋風滿天地,不廢候蟲號。
夫子不識字,
達磨不會禪。
御樓看射獵,
不是刈茅田。
還望梅峰半,茅齋起寂寥。徑通巖頂石,樓瞰海門潮。蟬嘒風中竹,蝸行雨后蕉。澄心點《周易》,滴露在林椒。
石室峰頭坐,巉巖直接空。云遮江樹白,日射海波紅。松鼠盤藤蔓,莎雞隱竹叢。長懷觀蜃市,樓閣散柔風。
光堯倉卒幸山陰,或者訛傳蹕再臨。
長算決于春思殿,捷書來自殺胡林。
奔逃尤甚騎豬窘,懲創從前飲馬心。
強作凱歌殊下俚,不如商頌有遺音。
尺素東來蜀道長,交游誰問老馮唐。
官貧祇欠尊中酒,客久能添鏡里霜。
錦水曾聞遺圣跡,閬州何事斷人腸。
杜陵詩卷今猶在,為訪橋西舊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