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麻城接待僧勝上人
綠髪凋零白業增,住庵隨分有規繩。
為分一邑人家飯,普供十方云水僧。
掃徑客來圓笑靨,開軒云破露寒層。
君看擊桶金牛手,坐續山頭柏子燈。
綠髪凋零白業增,住庵隨分有規繩。
為分一邑人家飯,普供十方云水僧。
掃徑客來圓笑靨,開軒云破露寒層。
君看擊桶金牛手,坐續山頭柏子燈。
烏黑的頭發漸漸稀疏變白,修行的善業卻不斷增多。住在庵中,生活一切都遵循規矩。為了分擔一縣人家的供養,普遍地供給各方云游的僧人。清掃小徑,有客人到來時露出圓圓的笑臉;打開軒窗,云開處露出寒冷的層云。你看那如同擊桶金牛般有修行功夫的你,安靜地接續著山頭那柏子油燈。
綠髪:指烏黑的頭發。凋零:這里指頭發稀疏變白。白業:佛教語,指善業。
隨分:隨便、隨意,這里指一切按規矩。規繩:規矩、規范。
分:分擔。邑:縣。
云水僧:云游四方的僧人。
笑靨:笑臉。
擊桶金牛手:這里是贊譽勝上人有像擊桶金牛般的修行功夫。擊桶金牛是佛教典故,有特殊的修行寓意。
柏子燈:用柏子作為燃料的燈,在佛教修行環境中常見,有寧靜、修行的象征意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詩人可能拜訪了麻城的寺廟,結識了勝上人。當時佛教在社會有一定影響力,寺廟僧人遵循修行規范,勝上人樂善好施的行為可能給詩人留下深刻印象,從而創作此詩表達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勝上人的修行和品德。其特點是通過對勝上人生活場景的描寫展現其形象,充滿禪意。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反映了當時佛教文化在詩歌創作中的體現。
歌舞千年計,鸞輿去不回。豪華空四野,霸業有三臺。水闊云仍度,沙寒鳥獨來。黃花風露里,寂寞為誰開。
露粉沈紅,云羅貼翠。盡摘艷銀塘,一掬秋意。鏡影輕搖湖目注,盼斷西泠煙水。孕明珠粒粒蚌胎含,把玉盤盛起。時見側挺枝頭,橫牽柁尾。記賭勝雙雙,擘倩蔥指。脫卻綠衣香色在,有個人兒相似。怎空房獨自,裊情絲訴拗蓮心事。
只疑風景是陶園,九日閒情對菊尊。綠樹籬邊斜有徑,青煙郭外近依村。歌聲緩送鸞簫曲,仙馭高臨紫氣軒。豈似齊山吟落照,共瞻霄漢奉明恩。
萬山深護一書樓,此際棲遲景最幽。浮海未酬當日志,北歸還買洞庭舟。
說著幽巖意已清,那堪地近一牛鳴。塵縈俗累不容到,若見山靈煩寄聲。
江南一何秀,寄語北人道。翡翠戲蘭苕,奈此顏色好。
第二筵開入九重,君王把酒勸三宮。駝峰割罷行酥酪,又進雕盤嫩韭蔥。
聞說最佳處,深藏疊嶂間。只須一兩屐,更入數重山。架竹深猶渡,垂藤險可攀。林泉未厭客,風雨不教還。
作繭才成便棄捐,可憐辛苦為誰寒?不如蛛腹長絲滿,連結朱檐與畫闌。
曾同擊筑醉燕都,意氣翩翩似狗屠。良友忽傳成死別,故人猶未束生芻。秦廷慟哭知多少,梁獄投書果有無。我在苦中情更苦,傷君那禁淚模糊。
手折蟾宮丹桂枝,那曾滿假更從師。青由藍造藍應讓,冰自水生水不知。去路西風飛葉早,故山疏雨出關遲。上林春到花如錦,正是都門待子時。
兩澗松聲琴筑哀,水邊亭子酒壺開。千年海鶴遼東去,萬里灤江天際來。沙路連城白似雪,山光過雨碧于苔。夷齊餓死脩名在,凜凜清風被草萊。
出得城來事事幽,并知春色上枝頭。一年好處君須記,江上行人空自愁。
蒼華換白。笑老如負債,雙鬢催客。客里相逢,漫說還家,兒童那個相識。青青鏡里宮花顫,尚記注、春明仙籍。算幾年、便賦睢陵,一派亂絲愁織。公道而今盡矣,貴人試照影,曾否饒得。短不勝簪,瘦不禁梳,強刷膠青何益。潘郎一笑翻相慰,盡剃作、山僧風格。況盡多、年少朱門,不見者般顏色。
空林煙火夜,茅宇暫幽棲。缺月低松杪,流星墮嶺西。浩歌當綠酒,逸興在丹梯。不見功名客,飄然獨杖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