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九夜坐西軒雨止月出不勝清絕
夜雨止還作,小軒清有余。
暴寒吹客夢,殘響滴階除。
明滅青燈在,簾櫳璧月孤。
故山歸未得,千里漫平蕪。
夜雨止還作,小軒清有余。
暴寒吹客夢,殘響滴階除。
明滅青燈在,簾櫳璧月孤。
故山歸未得,千里漫平蕪。
夜里的雨停了又下起來,小軒中清幽之意十分濃郁。突然襲來的寒意吹破了游子的夢,雨的殘聲滴落在臺階上。忽明忽暗的青燈還亮著,窗簾外明月孤單地掛著。故鄉回不去,眼前只有千里平曠的荒野。
還作:又開始。
軒:有窗的長廊或小屋。
暴寒:突然襲來的寒意。
階除:臺階。
明滅:忽明忽暗。
簾櫳:窗簾。
璧月:像璧玉一樣圓而亮的月亮。
故山:故鄉。
平蕪:平坦的草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當時身處異鄉。在一個雨夜,雨停月出,周圍環境的清冷觸發了他的思鄉之情,于是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思鄉之情。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著名,但體現了傳統詩歌中羈旅思鄉題材的特色。
公旦征淮難疐尾,仲尼去魯速吹毛。圣賢出處平生事,間不容針卻中驚。
常憶東溪溪上坐,相從惟有野僧來。可憐鷗鳥知人意,料得無機總不猜。
當年隨意樂江天,句句新詩盡可傳。事業文章兩俱美,先生兼比二公賢。
佳人顏似玉。問因甚幽居,亂云空谷。自言身本良家子,零落今依草木。關中回首,已喪亂、難收骨肉。休更論、貴極王侯,人間事如風燭。更憐嫁得蕭郎,又紈扇恩疏,彩鸞孤宿。嬋娟夜哭。教侍婢、賣盡明珠一斛。牽蘿補屋。漫采柏、終朝盈掬。誰念取翠袖盈盈,天寒倚竹。
前村笑語近黃昏,獨向江頭望故園。漂泊每憐歸去晚,兒童各自解方言。
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邊鸞雀寫生,趙昌花傳神。何如此兩幅,疏淡含精勻。誰言一點紅,解寄無邊春。瘦竹如幽人,幽花如處女。低昂枝上雀,搖蕩花間雨。雙翎決將起,眾葉紛自舉。可憐采花蜂,清蜜寄兩股。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懸知君能詩,寄聲求妙語。
結契仁謙越卅年,塵談無間意纏綿。聊盟金石推壇主,直諒多聞責善堅。毫端深奧絕埃氛,補讀群書畢世勤。惠我新詩盈幾案,每從佳句挹清芬。經史儲藏萬卷馀,手抄桑梓未刊書。畫圖滿壁搜金石,幾凈窗明斗室廬。晚年結想事田園,傲骨嶙峋避世喧。花嶼書床勤灌溉,綠陰掩映似深村。不期烽火忽猖狂,北渡漂流天一方。五載轆轤三日敘,海山晤對最凄涼。云雁游魚兩寄翰,殷拳相訴別離酸。扇囊惠我徵圖畫,畫就今同掛劍看。望云揮淚九回腸,何日靈幡返故鄉。俚句七章遙叩奠,不勝嘆恨是滄桑。
舊曲聞來似斂眉,料應只恨賞音遲。梨園傳得新翻譜,著意參差竹里吹。非關古井不波瀾,祗恨銀瓶一掬慳。欲助長流御溝水,再教紅葉到人閒。心情猶在未收時,卻顧花閒影漸移。不道春來添幾線,日長只與睡相宜。一夕秋風雁過聲,鐵衣辛苦向邊城。將軍不用和戎計,雙杵休辭月下鳴。袖里纖纖只合存,如何春筍不嫌髡。金釵墜后無因見,藏得開元一捻痕。休言三尺是枯桐,大抵聲音與政通。曾得王君意中事,便從弦上和薰風。數幅云箋自卷舒,試教落筆看何如。休將彤管題閑句,正要班姬續漢書。倚風無力見溫柔,初下喧天羯鼓樓。猶向花陰理新曲,君王不惜錦纏頭。不教朱粉污天真,長對菱花顧影頻。但把蛾眉埽來淡,尚嫌不似虢夫人。
清和天氣曉寒余,客夢江干賦索居,風動瑣□綠滿除。漫攤書,一半兒斜陽一半兒雨。
樓面環開紫翠屏,峨眉瓦屋共前楹。莫嫌鷗鷺時來去,正要微云滓太清。
二月春將半,夭桃盛放花。靈云歸去后,香艷落誰家。只如道直至如今更不疑,遇飯吃飯,遇茶吃茶。
水天暈碧暮潮涼,絮絮葭蘆未著霜。一縷秋風吹不定,野煙和月墮寒塘。
歲近鳥飛疾,宵分蠟淚流。紙窗生白月光浮,無奈冷風掀樹、鬧枝頭。夢去層城迥,醒來單枕羞。山雞喔喔帶更籌,攪亂一生愁緒、在高樓。
寒潭皺碧流潦縮,霜娥飛落波心浴。蘭橈中夜系空明,長線牽搖一團玉。小魚跳躍大魚潛,桂花香冷莎纖纖。
曾擬羅浮訪列仙,風煙縹緲石樓前。林亭丹灶知何在,欲問當年葛稚川。俯仰天吳如咫尺,萬里乾坤懸幾席。黃龍洞口駕飛云,四百峰頭生羽翼。滄海瀰漫東復東,三更日出海波紅。枕書高望扶桑頂,咫尺天河有路通。參差臺殿曾游處,鹿鳴澗底聞人語。捲簾飛瀑晝生寒,朱明草木多風雨。誰是名山真主人,蓬萊閣上好尋真。神游八極清風遠,壺里同收天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