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郭虞卿
讀書老益苦,瀟灑比元澹。
直行不由徑,慎獨肯欺暗。
如何已鴻冥,猶復見蜉撼。
寡和郢中曲,忍辱漁陽摻。
斗筲彼常態,義命吾何憾。
屈伸固有時,佳境當徐啗。
讀書老益苦,瀟灑比元澹。
直行不由徑,慎獨肯欺暗。
如何已鴻冥,猶復見蜉撼。
寡和郢中曲,忍辱漁陽摻。
斗筲彼常態,義命吾何憾。
屈伸固有時,佳境當徐啗。
年老讀書愈發刻苦,灑脫不羈堪比元行沖。行事正直不抄近路,獨處謹慎怎會欺心。為何你已如鴻鵠高飛,仍被小蟲徒勞撼動?你的才德如《陽春白雪》少人應和,又似《漁陽摻》般忍辱負重。那些器量狹小之輩本就如此,我守道義天命又有何憾?屈伸本就有時,美好境界需慢慢品味。
元澹:即元行沖,唐代學者,字行沖,博通經史,此處喻郭虞卿的灑脫。
直行不由徑:化用《論語·雍也》“行不由徑”,指正直不走邪路。
慎獨:儒家術語,獨處時仍自律,見《禮記·中庸》。
鴻冥:鴻鵠高飛,喻高潔之士超脫世俗。
蜉撼:蜉蝣撼動,喻小人徒勞詆毀。
郢中曲:化用宋玉《對楚王問》“陽春白雪”典,喻高妙難和之作。
漁陽摻(shǎn):古曲名,《后漢書·禰衡傳》載其音調悲壯,此處指忍受屈辱。
斗筲(shāo):小容器,喻器量狹小之人,典出《論語·子路》。
義命:道義與天命,典出《論語·憲問》。
徐啗(dàn):慢慢品味,喻耐心等待佳境。
此詩當為詩人見友人郭虞卿雖高潔正直(如“直行不由徑”“慎獨”),仍遭小人詆毀(“猶復見蜉撼”),故寄詩安慰。反映詩人對友人品格的肯定,以及對世俗偏見的淡泊態度。
全詩緊扣“寄友”主題,先贊郭虞卿讀書刻苦、正直慎獨的品格,再嘆其高潔遭謗的困境,最后以“義命無憾”“屈伸有時”勸勉,體現對友人的深切理解與儒家道義的堅守,是一首情真意切的贈友之作。
告天兒,何獨悲,脊令原上春風吹。雄雌頡頏羽?褷,路旁行人愁見之。驀然撅起數百丈,以聲叩天將為誰。其音嘈嘈,其尾佳佳。喉乾口燥無了期,使人聽之心膽摧。中原板蕩十馀載,五兵血戰三精虧。黃沙漫漫草離離,髑髏如霜骨如雪。彼蒼高高知不知,匪風下泉感於斯。念汝微物知安危,告天兒,何獨悲。
霧縠輕衣著未曾,明珠新出玉壺冰。君看不是鮫人淚,日月精華一片凝。
我詞不足錄,聊以醒渠醉。更參三十年,當與風子對。
榆老扶疏六百年,偏居此地作神仙。橫斜斗柄分明近,一夜披風未忍眠。
元霜搗盡意含羞,憑仗云翹作蹇修。總為劉綱登九府,藍橋不惜玉漿求。
下南四郡三郡兵,閩盜此日真縱橫。安溪莆口備慘毒,殺氣上冒天為腥。六師不發無戰情,賊過一程移一程。兵驕將怯往必敗,疆場之事誰曾經。官軍畏賊遠護送,民兵不教將何用。坐遣群羊啖虎口,萬姓何辜死無訟。前王少女不就虜,抽身抱石沉江水。詹家少婦賊殺姑,罵賊不屈同姑死。我歌苦節行,淚下哽咽悲不止。吾輩堂堂七尺軀,況作男兒把天紀。清風嶺,曹娥渚,長使志士哀千古。吁嗟乎詹家少婦前王女。
六國衣冠盛,中原氣象存。腰間佩金印,莫忘殺王敦。
子云有字何須問,摩詰無言轉更難。請看佛堂方丈地,叢叢忍草蔓欄干。
南中榮木食,憐爾滯長安。幸托王孫號,羞帶楚人冠。意輕全欲竄,毳弱未禁寒。寧無離群嘆,得食暫成歡。
諭賊散私財,冥頑不可回。憤然瞋目罵,吾已戴頭來。一死當兇刃,千家免劫灰。遺孤元未有,行路為悲哀。百里稱廉吏,誰歟起釁端。州符需賦急,軍餉及期難。節義扶澆俗,朝廷贈大官。邑人崇廟像,猶似發沖冠。
寂寂門空閉,菲菲花欲殘。賞心不相見,對酒若為歡。小徑芳煙靄,疏簾細雨寒。一年春又謝,惆悵思無端。
楨干屈曲盡,蘭麝氛氳消。欲知懷炭日,正是履霜朝。
山居少田種,江上旋開荒。有病多收藥,無醫只檢方。雨馀千嶂凈,春暖百花香。游覽無筋力,沉吟自可傷。
東老作亭東海頭,開窗盤礴坐如舟。花飛酒幔云高捲,竹映書簽水亂流。留客可看清剡雪,學仙應過洞庭秋。只從占得鷗波淥,卻笑王孫賦遠游。
養素方期樂暮年,俄驚奄棄隔重泉。翠筠托跡清芬在,黃甲題名令子賢。海鶴怨時魂杳杳,隴猿啼處草芊芊。生芻一束無由致,薤露歌殘思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