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公實雷雨
驚雷勢欲拔三山,急雨聲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夢,若為一震靜胡煙。
田園荊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幾年。
擬扣九關牋帝所,人非大手筆非椽。
驚雷勢欲拔三山,急雨聲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夢,若為一震靜胡煙。
田園荊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幾年。
擬扣九關牋帝所,人非大手筆非椽。
驚雷好似要拔起海上的三座仙山,急驟的雨聲如同百川之水倒瀉。只化作奇寒侵擾著旅客的夢境,怎能用這一聲雷震平定胡人的戰煙。田園里荊棘叢生,洪水肆意流淌,黃河、洛水流域被敵人踐踏已有多年。我打算叩開九重天門向天帝上書,可惜我不是大手筆之人難成此事。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公實:人名。
三山:傳說中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
若為:怎能夠。胡煙:指金兵入侵的戰火。
河洛:黃河與洛水,泛指北方中原地區。腥膻:指金兵的侵略。
擬:打算。九關:九重天門。牋帝所:向天帝上書。
大手筆:指有杰出寫作才能的人。椽:椽筆,大筆。
此詩創作于南宋時期,當時金兵南侵,中原淪陷,社會動蕩不安。詩人面對國家的危難,感慨萬千,借雷雨之景抒發內心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渴望收復失地的愿望。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象與社會現實相結合,情感強烈。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南宋愛國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擔當。
除卻玄關竅,其他總不真。無為終蹭蹬,有作枉勞辛!
點滴初聞春雨聲,江南舊夢不勝情。梅飄殘粉濕幽徑,柳暗嬌黃啼好驚。邊地東來惟積雪,劫灰南憶剩空城。冰畦寒漠聊回潤,一溉何由洗甲兵。
唐家天子尊黃屋,大業隆興調玉燭。當年十八登瀛仙,弘文日侍分三六。兩京初定四海清,君圣臣賢古難續。立本圖真亮為贊,遂令書府藏諸櫝。后有龍眠傳此本,禮樂衣冠激流俗。自從淪落向人間,畫手紛紛互翻覆。千年事去君莫問,留得青編遣人讀。蕭蕭馬耳射東風,長安道上春山綠。
誓將三寸舌,求結萬人緣。寶剎成功日,當期道法圓。
一桁簾漪蕩晚煙,青琴彈冷碧云天。井欄梧葉傳涼訊,指下秋風起素弦。憐皓魄,未歸眠。桂花搖影露涓涓。銷魂最是初三夜,一握幺蟾瘦可憐。
烏云夭矯天欲雨,虛堂美蔭共徜徉。開奩百軸驚傳玩,更覺人間六月涼。
百年長擾擾,無地寄浮蹤。客醉傷春酒,人行送曙鐘。煙霏啼謝豹,星斗壓盧龍。笑共孤云往,歸投江上峰。
萬紅千紫畫乾坤,綠染江南江北村。文鳥雙飛魚作隊,好花生子竹添孫。
一經三五一虧盈,此夕胡然分外明。金令中分寒暑候,蟾輝獨占古今清。樽罍自是常年事,天地何難永夜晴。寄語風云莫無賴,萬方矯首此時情。
移國屬大盜,決藩自名流。罪首張與湯,倒行覆神州。惟君揭大義,華管霄壤侔。海隅始相見,世外深綢繆。憶與散原翁,沖雪憑高樓。三士共殘年,冷啜酒一甌。君意極凜烈,信道無疑猶。沉霾甘死前,已自堪千秋。
徑曲交加鎖竹陰,不教寵辱到林扃。心閒莫道渾無事,粉落松花污鶴翎。
性定離交坎,心澄木并金。四般歸一處,全在潔庵成。
理鹍弦,移雁柱。欲訴琴心,心事成灰炬。浥透鮫綃痕萬縷。淚雨何時,晴到梨花樹。誦騷詞,吟洛賦。艷殢香頑,那信嬋娟誤。一點春魂無著處。便化蛾蠶,也斗長眉嫵。
小橋流水數家村,春入川原日自暾。馬上不知嵐氣重,誤驚征袖濕啼痕。
不隨秋月閟天香,冰雪叢中見縷黃。卻得清寒惜花地,少須梅影慰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