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題衡岳觀
靈岳峰前游古觀,此中何別蕊珠宮。
五云仙客形皆異,十洞煙花景不同。
煉藥爐香金石氣,醮星壇冷薜蘿風。
因聞大道修真訣,咫尺三清路可沖。
靈岳峰前游古觀,此中何別蕊珠宮。
五云仙客形皆異,十洞煙花景不同。
煉藥爐香金石氣,醮星壇冷薜蘿風。
因聞大道修真訣,咫尺三清路可沖。
在靈岳峰前游覽古老道觀,這里和仙境蕊珠宮有何區別呢。云中仙客形態各異,十處山洞的煙花景色各不相同。煉藥爐散發著金石的香氣,醮星壇吹拂著薜蘿的清風。因為聽聞了大道修真的秘訣,感覺距離三清仙境近在咫尺,可直接前往。
靈岳:指衡山。
蕊珠宮:道教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五云仙客:指云中的仙人。
十洞:道教稱十大洞天,這里泛指道觀周圍的山洞。
醮星壇:道士祭星的壇。薜蘿:薜荔和女蘿,兩種植物,常攀援于山野林木間。
三清:道教所尊的三位至高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的內容可以推測,詩人在游覽衡山道觀時,被道觀的神秘氛圍和修真文化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當時道教文化盛行,衡山是道教名山,有眾多道觀,為詩人提供了創作靈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道觀的贊美和對修真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描繪道觀景色營造出神秘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道教文化的熱衷。
三紀吟詩望一名,丹霄待得白頭成。
已期到老還沾祿,無復偷閑卻養生。
當宴每垂聽樂淚,望云長起憶山情。
朱門舊是登龍客,初脫魚鱗膽尚驚。
無端游絕塞,歸鬢已蒼然。
戎羯圍中過,風沙馬上眠。
草衰頻過燒,耳冷不聞蟬。
從此甘貧坐,休言更到邊。
商顏多義鳥,義鳥實可嗟。危巢末累累,隱在栲木花。
他巢若有雛,乳之如一家。他巢若遭捕,投之同一羅。
商人每秋貢,所貴復如何。飽以稻粱滋,飾以組繡華。
惜哉仁義禽,委戲于宮娥。吾聞鳳之貴,仁義亦足夸。所以不遭捕,蓋緣生不多。
何人置此鄉,杳在天皇外。
有事忘哀樂,有時忘顯晦。
如尋罔象歸,似與希夷會。
從此共君游,無煩用冠帶。
高懷逢異境,佳句想吟頻。
月冷松溪夜,煙濃草寺春。
浮云將世遠,清聽與名新。
不見開巖日,空為拜影人。
吾愛李太尉,崛起定中原。驍雄十萬兵,四面圍國門。
一戰取王畿,一叱散妖氛。乘輿既反正,兇豎爭亡魂。
巍巍柱天功,蕩蕩蓋世勛。仁于曹孟德,勇過霍將軍。
丹券入帑藏,青史傳子孫。所謂大丈夫,動合驚乾坤。
所謂圣天子,難得忠貞臣。下以契魚水,上以合風云。
百世必一亂,千年方一人。吾雖翰墨子,氣概敢不群。
愿以太平頌,題向甘泉春。
東來淮海拜旌旟,不把公卿一字書。
曾侍晚齋吟對雪,又容華館食兼魚。
孤微自省恩非次,際會誰知分有余。
唯恥舊橋題處在,榮歸無計似相如。
襄陽作髹器,中有庫露真。
持以遺北虜,紿云生有神。
每歲走其使,所費如云屯。
吾聞古圣王,修德來遠人。
未聞作巧詐,用欺禽獸君。
吾道尚如此,戎心安足云。
如何漢宣帝,卻得呼韓臣。
八齊競奔注,不知深幾丈。
竹葉島紆徐,鳧花波蕩漾。
醺應爛地軸,浸可柔天壤。
以此獻吾君,愿銘于[幾]杖。
景物搜求歇,山云放縱飛。
樹寒煙鶴去,池靜水龍歸。
暗榻塵飄滿,陰簷月到稀。
何年燈焰盡,風動影堂扉。
吾愛盧征君,高臥嵩山里。百辟未一顧,三征方暫起。
坦腹對宰相,岸幘揖天子。建禮門前吟,金鑾殿里醉。
天下皆??糟,真君獨潔己。天下皆樂聞,征君獨洗耳。
天下皆懷羞,征君獨多恥。銀黃不妨懸,赤紱不妨被。
而于心抱中,獨作羲皇地。籃輿一云返,泥詔褒不已。
再看緱山云,重酌嵩陽水。放曠書里終,逍遙醉中死。
吾謂伊與周,不若征君貴。吾謂巢與許,不若征君義。
高名無階級,逸跡絕涯涘。萬世唐書中,逸名不可比。
粵吾慕真隱,強以骨肉累。如教不為名,敢有征君志。
平生南北逐蓬飄,待得名成鬢已雕。
寒浦一從拋釣艇,舊林無處認風飆。
程途雖喜關河盡,時節猶驚骨肉遙。
愁策羸蹄更歸去,亂山流水滿翻潮。
隴山千萬仞,鸚鵡巢其巔。窮危又極崄,其山猶不全。
蚩蚩隴之民,懸度如登天。空中覘其巢,墮者爭紛然。
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隴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閑。
將命提雕籠,直到金臺前。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
胡為輕人命,奉此玩好端。吾聞古圣王,珍獸皆舍旃。
今此隴民屬,每歲啼漣漣。
銅為蚴蟉鱗,鑄作鱙??角。
吐處百里雷,瀉時千丈壑。
初疑潛苑囿,忽似拏寥廓。
遂使銅雀臺,香消野花落。
丹霄空把桂枝歸,白首依前著布衣。
當路公卿誰見待,故鄉親愛自疑非。
東風乍喜還滄海,棲旅終愁出翠微。
應念無媒居選限,二年須更守漁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