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居
從宦三十載,故山凡幾歸。昔歸尚有屋,再歸已傾欹。
今歸但喬木,竹落荊薪扉。上為鸛鳥都,下為雞犬棲。
相彼東北隅,三畝以為基。積塊與運甓,實漥而培庳。
成茲道傍舍,空我橐中貲。堂室敢即安,牖戶適所宜。
嘉樹三四株,當窗發華滋。馨香入懷袖,似與遷徙期。
我今六十老,豈不知前非。咨謀愚見拾,就列筋力微。
竊食奉祠祿,永負伐檀詩。松楸幸在望,鄰曲不見遺。
葛巾隨里社,庶以保期頤。
從宦三十載,故山凡幾歸。昔歸尚有屋,再歸已傾欹。
今歸但喬木,竹落荊薪扉。上為鸛鳥都,下為雞犬棲。
相彼東北隅,三畝以為基。積塊與運甓,實漥而培庳。
成茲道傍舍,空我橐中貲。堂室敢即安,牖戶適所宜。
嘉樹三四株,當窗發華滋。馨香入懷袖,似與遷徙期。
我今六十老,豈不知前非。咨謀愚見拾,就列筋力微。
竊食奉祠祿,永負伐檀詩。松楸幸在望,鄰曲不見遺。
葛巾隨里社,庶以保期頤。
為官三十年,故鄉回去過幾次。以前回去還有房屋,再次回去房屋已傾斜。如今回去只剩高大樹木,竹林破敗,柴門簡陋。上面是鸛鳥聚集處,下面是雞犬棲息之地。看那東北角落,以三畝地為基礎。搬土運磚,填洼培低。建成這路旁房屋,花光我口袋錢財。堂室哪敢馬上安居,門窗安置正合適。幾株好樹,對著窗戶生長繁茂。香氣入我衣袖,好像與我遷徙有約。我如今六十歲老了,怎會不知以前過錯。謀劃時見識淺陋,任職時精力微弱。白拿俸祿,永遠愧對《伐檀》之詩。幸好看得見祖墳,鄰居也不嫌棄我。戴著葛巾參與鄉里活動,希望能安享天年。
從宦:做官。
故山:故鄉。
傾欹(qī):傾斜。
喬木:高大樹木。
荊薪扉:柴門。
鸛(guàn)鳥:一種水鳥。
積塊與運甓(pì):搬土運磚。
漥(wā):同“洼”,洼地。
庳(bēi):低矮。
橐(tuó)中貲(zī):口袋里的錢財。
牖(yǒu)戶:門窗。
華滋:生長得很茂盛。
咨謀:謀劃。
伐檀詩:《詩經·魏風·伐檀》,諷刺不勞而獲者。
松楸(qiū):指墳墓。
鄰曲:鄰居。
葛巾:用葛布做的頭巾。
期頤:指百歲。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晚年。詩人為官三十年,歷經故鄉多次變遷,年老時回到故鄉,看到故鄉景象變化,結合自身經歷,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穩定或動蕩時期,詩人對自己一生為官進行反思,渴望在故鄉安度晚年。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回顧為官經歷和故鄉變遷,反思自己為官得失,表達回歸故鄉安度晚年愿望。其特點是敘事與抒情結合,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當時文人生活和思想。
日近觚棱,秋漸滿、蓬萊雙闕。正錢塘江上,潮頭如雪。把酒送君天上去,瓊裾玉佩鶿鴻列。丈夫兒、富貴等浮云,看名節。 天下事,吾能說;今老矣,空凝絕。對西風慷慨,唾壺歌缺。不灑世間兒女淚,難堪親友中年別。問相思、他日鏡中看,蕭蕭發。
天涯十載無窮恨,老淚燈前語罷垂。 明發又為千里別,相思應盡一生期。 洞庭波浪帆開晚,云夢蒹葭鳥去遲。 世亂音書到何日?關河一望不勝悲。
西風庭院人凄絕。梧桐幾片殘秋葉。敲著紙窗欞。孤衾和夢聽。
長更和短角。催得燈花落。觸目總銷魂。低頭見淚痕。
夜寒生。夢魂驚。半燼蘭膏暗壁燈。床頭饑鼠行。
數長更。起離情。倚枕填詞句未成。推敲直到明。
城郭還依舊,人民似昔非。 故鄉南去遠,奉使北來稀。 水落波聲小,天空月色微。 客舟隨處宿,浪跡幾時歸。
露盤花水望三星,仿佛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秋雨聲中舊雨來,堆盤苜蓿且銜杯。黃花似待先生到,剩蕊還留小雪開。
探幽乘暇日,小立佇花前。人去已千里,春歸又一年。
柳含香雨重,松抱法云圓。半晌增惆悵,重來翠接天。
寒蟬先秋鳴,涼意在樹杪。臥聞檐雨止,起視瑣窗曉。
清風來不速,引我至瓊島。中央一水亭,四面萬花繞。
主人兩宗匠,仙葩入品藻。坐我香世界,煙波凌浩渺。
同游皆俊才,吳質本詩老。為言卅年前,此地留鴻爪。
風流感晨星,陳跡忽已杳。及茲花生朝,一壺共傾倒。
珠露舞翠盤,游魚躍文沼。飛來雙白鷺,顧影斗清好。
一官掛朝簿,世事常擾擾。所欣半日閑,心跡冰壺皎。
歸來枕簟清,香風滿懷抱。
客有吳郎吹洞簫,明月沉江春霧曉。湘靈不可招,水云中環佩搖。
驚回一枕當年夢,漁唱起南津。畫屏云嶂,池塘春草,無限消魂。 舊家應在,梧桐覆井,楊柳藏門。閑身空老,孤篷聽雨,燈火江村。
草茫茫秦漢陵闕,世代興亡,卻便似月影圓缺。山人家堆案圖書,當窗松桂,滿地薇蕨。 侯門深何須刺謁?白云自可怡悅。到如何世事難說,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不見一個豪杰!
滿城風雨近重陽。濕秋光。暗橫塘。蕭瑟汀蒲,岸柳送凄涼。親舊登高前日夢,松菊徑,也應荒。堪將何物比愁長。綠泱泱。繞秋江。流到天涯,盤屈九回腸。煙外青萍飛白鳥,歸路阻,思微茫。
啼紅,杏花消息雨聲中。十年一覺揚州夢,春水如空。 雁波寒寫去蹤,離愁重,南浦行云送。冰弦玉柱,彈怨東風。
自入秋來景物新,拖筇放腳任天真。 江山風月無常主,但是閑人即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