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語方知
佛與祖師言,拈花示癡子。
我今發(fā)此談,何言顛倒爾。
當人自天真,譬之秋潭水。
一物著不得,豈用安名字。
切莫向其中,認之還不是。
不見須菩提,空空達彼彼。
佛與祖師言,拈花示癡子。
我今發(fā)此談,何言顛倒爾。
當人自天真,譬之秋潭水。
一物著不得,豈用安名字。
切莫向其中,認之還不是。
不見須菩提,空空達彼彼。
佛和祖師的言語,就像拈花向癡愚之人示意。我如今發(fā)表這些言論,怎么能說我是顛倒亂說呢。修行之人本就天真自然,就如同秋天的潭水。一絲外物都容不下,哪里還用得著安立名字。千萬不要在這當中去認定什么,認定了反而不對。沒看到須菩提嗎,他悟到了空的境界,通達一切。
拈花:佛教典故,佛祖拈花,迦葉微笑,象征以心傳心的禪法。
癡子:指愚鈍、未開悟之人。
當人:指修行之人。
須菩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解空第一著稱。
空空:指對空的進一步領悟,即空亦為空。
此詩應創(chuàng)作于佛教禪宗發(fā)展較為興盛的時期。當時禪風盛行,修行者們追求對佛法的直接領悟,不依賴繁瑣的教義和文字。詩人可能身處這樣的環(huán)境中,看到很多人在修行中執(zhí)著于言語和名相,因此創(chuàng)作此詩來勸誡人們回歸自然天真,領悟空性。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禪宗的空性思想,勸人擺脫名相的束縛,回歸自然天真的本性。其特點是用形象的比喻和典故闡述禪理,通俗易懂。在禪宗文學中,這類詩有助于傳播禪法,啟發(fā)修行者的悟性。
瀕行解贈別前楹,別后那知薄命傾。扶我梳頭從此絕,不關結(jié)發(fā)也傷情。
瀧岡重打墓前碑,想見高堂屬纊時。八十八年休便問,至今明月詠螽斯。
題橋志氣,沉碑勛業(yè),不在著鞭人后。浮云富貴轉(zhuǎn)頭空,似一夢、南柯太守。輞川別墅,平泉小隱,此計地長天久。金章還肯換蓑衣,買陂塘、旋栽楊柳。
人生幾度短長亭,廿載師緣一夢醒。問字當年能載酒,聆言何處更趨庭。鶯聲婉轉(zhuǎn)傷零落,山色從容入窈冥。此后不堪尋故地,西州歲歲柳絲青。
南翥息未安,北轅修且騖。問君何倉皇,惟以王事故。良會能幾時,縟節(jié)忽已暮。執(zhí)手眷前期,踟躕在中路。
老木樛枝入太陰,蒼崖寒水斷追尋。千年粉壁塵埃底,誰識良工獨苦心。
劉郎種柳柳成堤,村后村前樹已齊。白浪翻江看馬浴,綠陰繞屋聽鶯啼。絕憐花發(fā)春三月,恰似冬來雪一溪。料得近時巡邏暇,青鞋布襪任東西。
和戎之計最堪嗟,不以恩威以麗華。他日漁陽動鼙鼓,祇因爭取上林花。
博山沈煙,以祈上玄。愿郎一夕,不愿百年。
庚午重為墮地人,愁逢烈帝第三春。生從十五無君父,罪有三千是子臣。一日雞豚猶逮母,平生犬馬未違親。早孤少得先公教,報答慈威恨不辰。
長安倡家女,出入燕南垂。惟持德自美,本以容見知。舊聞關山遠,何事總金羈。妾心日已亂,秋風鳴細枝。
榮捧天恩出,都門雨散絲。重臨江漢上,深慰吏民思。純璞時稀識,貞松歲久知。相逢即相別,聊贈鳳凰枝。
水墨屏風遠近開,人煙隱映水環(huán)回。何人學得愚公術(shù),故意移將灞浐來。麻葉梢梢麥弄風,一家花發(fā)一村紅。長安兒女逢寒食,灑淚看花正憶翁?;旅氯沼朴?,問道參禪已白頭。自笑攀緣猶未斷,每逢佳處即遲留。
溪接重溟澗接溪,斷砰回浦曲相迷。染深秋色諸厓靜,沖逐寒云落雁低??駷|急湍驚客舸,野花閒草失招提。濯纓慣向龍泉去,不管奔流濁似泥。
曾伴仙人萼綠華,隨風飛入上清家。別來欲寄金光草,海上青鸞隔綵霞。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