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慮軒詩
雨暗藤經屋,春深草到門。
客來非問字,鶴老不乘軒。
花氣翻詩思,松聲撼醉魂。
呼兒換香鼎,趺坐竟黃昏。
雨暗藤經屋,春深草到門。
客來非問字,鶴老不乘軒。
花氣翻詩思,松聲撼醉魂。
呼兒換香鼎,趺坐竟黃昏。
細雨迷蒙,藤蔓繞著屋子;春意正濃,青草長到了門前。客人來訪不是為了探討學問,仙鶴年老不再想乘軒。花香激發了作詩的靈感,松濤聲震撼著沉醉的心靈。呼喚兒子更換香鼎中的香料,我盤腿靜坐直到黃昏。
問字:指探討學問。漢代揚雄多識奇字,劉棻曾向他問奇字。
乘軒:典出《左傳·閔公二年》,指乘坐大夫的車子,后泛指做官或得高位。
趺坐:盤腿而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處于一個寧靜的隱居環境。當時可能社會較為動蕩,詩人選擇遠離塵世,在清幽之地修身養性,尋求內心的寧靜。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詩人寧靜閑適的隱居生活。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寧靜生活的追求和對精神世界的探索。
古來書壁誰為上。王吳但識諸天相。今日屬工農。墻頭飛巨龍。山林兼藪澤。盡入生花筆。一寸稻尖芒。蛇矛無此強。
西苑池塘涸海流,君王十騎月中游。蛾眉排戶爭新寵,不道迷藏自有樓。
一襟海氣暈成冰,天宇沈沈叩不應。缺月因風如欲墜,疏星在水忽生棱。聞歌自愧隅常向,讀史微嫌淚易凝。故國未須回首望,小舟深入浪千層。
臨水登山興自奇,錦沙墩上最多時。雖云發白孤峰好,其奈名清圣主知。草媚蓮塘資逸步,云生松壑有新詩。翛然別是神仙趣,豈羨東山妓樂隨。
聞道并州鎮,尚書訓士齊。幾時通薊北,當日報關西。戀闕丹心破,沾衣皓首啼。老魂招不得,歸路恐長迷。
亂離何處托浮生,羨子今為劍外行。異縣頻年多送遠,中原何日見承平。云開壟首河山迥,月出巴江閣道橫。此別相逢定何許,各須努力待時清。
象床瑤簟珍珠串。美人自愛深深院。繞院種巴蕉。風來齊動搖。窗前幽靜趣。分得南洲樹。侵曉亂鳴禽。此時愁綠陰。
杳杳揚州只隔淮,龍舟彩舸映天來。春風咫尺伊川路,不放君王殿腳回。
血鐘英響滿天涯,不數當年博浪沙。石虎果然能沒羽,城狐知否悔磨牙。須銜劍底情何暇,犀照磯頭語豈夸。長記越臺春欲暮,女墻紅遍木棉花。
匡山太白書淫久,不但天才蓋一時。須慕更生勤博古,莫師長吉祗為詩。八塼學士多時譽,七步賢王有令資。數子風流君可致,劍門他日看雄辭。
殘雪初消,群葩爭艷,大地春融。梅枝秀發,夭矯倚蒼松。更有千竿綠竹,假山畔、萱草成叢。堪奇處,牡丹數朵,也逞妍紅。菊蕊影玲瓏。旁襯著、雜花無數香濃。一年好景,盡入畫圖中。豈是都忘歲序,畫師筆、巧奪天工。應知道,東風力勁,壓倒西風。
長河曉掛月鉤簪,寂里脈潮如密砧。顧盼燈絲羞白日,熬煎氣質祝魔音。捐君花下三生約,償我人間一寸金。轉眼芳華成逝水,悔知珍重老人心。
紅塵迎馬盡飛浮,日腳橫天凝不流。金碧崢嶸涼意動,歸軒聊作化城游。
久雨巫山暗,新晴錦繡文。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云。竟日鶯相和,摩霄鶴數群。野花乾更落,風處急紛紛。
暮雨昏平遠,南山漸不分。濛濛連楚塞,細細濕行云。從宦成羈束,登危厭糾紛。何時疏竹里,還向舊山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