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玉巖應詔 其一
天書遠下事征求,鄉里同推馬少游。
世事已非三不可,年華卻是一宜休。
豈緣薄祿貽身累,祇為當時分主憂。
筇杖芒鞋留我伴,佇聞談笑即封侯。
天書遠下事征求,鄉里同推馬少游。
世事已非三不可,年華卻是一宜休。
豈緣薄祿貽身累,祇為當時分主憂。
筇杖芒鞋留我伴,佇聞談笑即封侯。
皇帝的詔書從遠方傳來征求意見,鄉里人都推舉像馬少游那樣的賢才。世事已變,有許多不可為的事,年華漸老,是該休息了。難道是因為微薄的俸祿給自己帶來拖累?只是為了當時替君主分憂。竹杖和草鞋陪伴著我,我期待著聽聞有人談笑間就能封侯拜相。
天書:指皇帝的詔書。
馬少游:東漢人,為人謹慎,安于鄉里生活。這里借指被鄉里推舉的賢才。
三不可:具體所指需結合當時情境,大致指不可為的事。
一宜休:指應當休息,有歸隱之意。
貽:帶來。
分主憂:為君主分擔憂愁。
筇杖:竹杖。
芒鞋:草鞋。
佇聞:期待聽聞。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明確。從詩中“天書遠下事征求”可知,當時皇帝下詔征求意見。可能當時社會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詩人身處其中,面對世事變化,結合自身情況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圍繞著面對皇帝詔書征求意見,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的看法和自身心境。特點是情感復雜,既有歸隱之心,又有憂國之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力,但能反映當時文人在政治環境下的心態。
春游吏事苦相催,秉燭何妨入夜來。野色全迷窗外樹,星光環照坐中杯。流觴曲水虛良月,飛蓋西園復上才。嬌管清歌憐并發,教人重擬鳳簫臺。
幽徑斷行蹤,浮圖對遠峰。結冰堅碧沼,凝雪老青松。雙樹下開講,千燈中現容。天空雨花遍,門有白云封。
天為閩越息風塵,借箸奇能動鬼神。二十年來勞汗馬,五千里外過征輪。義高田孟翻多議,家似韓原未是貧。忽聽離歌秋色里,當杯不覺倍酸辛。
云山空,岡阜重,槲葉半濕新霜紅。溪猿得意適其適,閒攀靜桂晴光中。孤麇何從來,寂歷野竹風。舉頭相視不相測,昂藏卻立如癡童。鯤鵬負云天,斥鴳處蒿蓬。萬生所樂自不同,恝然胡為之二蟲。
紆曲春山路,行來日已昏。蕭然茅宇內,不盡白云屯。犬吠初生月,人歸半掩門。一杯燈影下,幽思共誰論。
天臺萬丈下靈光,便合乘旗翳鳳凰。身在金臺天北闕,手提銅柱地南荒。一生許國心如鐵,萬里封侯鬢未霜。別駕小淹元不惡,公來私得海沂康。箳篂三載誦賢侯,折柳郵亭菊又秋。無翼解隨云北去,有心長注海東流。千崖雨意留行旆,七里灘頭送去舟。早為蒼生題福筆,尚回麾節顧滄洲。
窗前六出花,心與寒風折。不是郎歸遲,郎處無冰雪。
程生嗜好與人殊,杖屨遙遙訪我廬。不踏槐花隨舉子,手持醫國惠民書。
幽幽三峽澗,人飲玉泉肥。自向白云去,長因萱草歸。九江愁掛席,五老枉開扉。日與南風守,那能白發稀。
千山落木秋來客,兩袖西風旦過僧。
苔錢因雨長,春富薄朱門。翠淺晨加色,園添夜見痕。豈能化蝴蝶,飛去戀花魂。自足娛幽寂,誰將勢利論。
珍重羲黃書一編,昔經秦火不能然。君今于此得消息,豈外吾身更覓天。
餅餌枚枚旨且柔,老齦呼鈍也餿餿。菜園此日來羊腳,蔗尾何年到虎頭。醉倚西鄰招礿祭,戲將南面問骷髏。因之忽憶而翁睡,一覺今年三十秋。
靜中日月鬧中過,燈下棋聲雜笑歌。我局未終先袖手,看君覆局更如何。
千紅次第著芳菲,斗罷嬌容斗瘦肥。皪犖花前誰寂寂,桃花片片綴人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