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僧曇隠謝見臨韻二首 其一
倦云小息五公山,來往扁舟勝據鞍。
強飯未能追馬革,寄餐端恐識豬肝。
山泉周匝流清泚,古木森羅照屈蟠。
獨臥北窗懷太古,元無一物到門闌。
倦云小息五公山,來往扁舟勝據鞍。
強飯未能追馬革,寄餐端恐識豬肝。
山泉周匝流清泚,古木森羅照屈蟠。
獨臥北窗懷太古,元無一物到門闌。
疲倦的云朵在五公山稍作歇息,我來往乘坐扁舟比騎馬還要愜意。我雖努力加餐卻無法像馬援那樣建功立業,借人飲食又怕像閔仲叔那樣被人嫌棄。山間泉水環繞流淌清澈見底,古老樹木繁密排列,枝干彎曲盤繞。我獨自臥在北窗懷念遠古,根本沒有世俗事物來打擾。
次韻: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倦云:疲倦的云朵,形容云的狀態。
五公山:山名。
據鞍:騎在馬上。
強飯:努力加餐。
馬革:指馬革裹尸,東漢馬援曾說男兒當戰死疆場,以馬革裹尸還。
寄餐:借人飲食。
豬肝:典出《后漢書·閔仲叔傳》,閔仲叔客居安邑,老病家貧,不能得肉,日買豬肝一片,屠者或不肯與,后遂去。
周匝:環繞。
清泚:清澈。
森羅:繁密排列。
屈蟠:彎曲盤繞。
太古:遠古。
門闌:門框或門柵欄,借指家門。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種壯志未酬、渴望寧靜生活的狀態。當時或許社會環境較為復雜,詩人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于是寄情于山水,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壯志難酬的感慨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將用典與寫景抒情相結合,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特定時期的心境和創作風格。
寒令奪春令,六花侵百花。塘冰膠燕觜,野水澀芹牙。擁柱輕于絮,吹墀凈若沙。乳禽饑啄木,誰誤撥琵琶。
新雷奮蛇甲,密雪斗鵝毛。正欲裁輕縠,重令著弊袍。沙泉流復凍,煙萼坼還韜。只待鄰醅熟,微聲聽酒槽。
春風九十日,一半已銷磨。準擬看花少,依稀詠雪多。官車猶戴炭,抱鵲不離窠。向此興都盡,戴家誰復過。
紅線毯,擇繭繰絲清水煮。揀絲練線紅藍染,染為紅線紅于藍??椬髋愕钌咸?,披香殿廣十丈馀。紅線織成可殿鋪,綵絲茸茸香拂拂。線軟花虛不勝物,美人蹋上歌舞來。羅襪繡鞋隨步沒,太原毯澀毳縷硬。蜀都褥薄錦花冷,不如此毯溫且柔。
年年十月來宣州,宣城太守加樣織。自謂為臣能竭力,百夫同擔進宮中。線厚絲多卷不得,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君恩同造化,
普物物不知。
敢恃如花色,
能令雨露私。
檀脂鳳帶。遠在碧山春草外。
耳畔低聲。恰似蘭閨念小名。
風巾雨屐。那許偷窺金粉席。
只辦銷魂。絮得東風也閉門。
火老金柔暑告殘
乘涼正好望西山
秋聲來處無尋覓
只作窗前竹葉間
幕府猶余畫角哀
軍屯爭擁紫峰開
蓬蓬風自群山下
黯黯云從大漠來
萬里專征誰奏續
千年遺址此登臺
書生別有封侯骨
銘勒燕然枉上才
跂腳蓬窗七字成
狂奴慧業自天生
畫蛾儂少三分媚
倚馬君原一世驚
莫便披猖無檢束
可能規勸聽分明
錦囊長吉嘔心血
漫為多才殉綺情
三涐之云同一族,千松萬松云婘屬。中有幽人獨往來,占松一丘云一谷。抱云有似雞孵卵,養松差比牛舐犢。云自去來松偃蹇,霜柯如鐵青成幄。
人言松心比丹赤,我愛松根不拳曲。百年冰霰閑經過,磊砢合稱雪王仆。雪王一龕杳天際,歲寒薜荔三間屋。夜驅蒼鼠伴蟫蠹,晝斸茯苓狎麋鹿。
偶然蹀蹋玉珂塵,興來盡發中秘錄。金馬詼嘲臣朔饑,蟄龍哦句髯翁局。誓鋤邪蒿保霜節,仗下彈文萬口讀。戊庚以還天地閉,荊棘刺天泥沒足。
慈仁孤柯泣風雨,盤山萬木菑樵牧。年時蕭颯百不歡,酒勞夢繞云山麓。林叟天涯澹蕩人,為君拂煙寫寒綠?;砬О偬杖凰?,翠鬣霜皮紛在目。
幾疑四山無雜樹,時有冷云相追逐。架巖一屋不知年,力屏萬囂得幽獨。江山破碎何遽匆,世事瀾翻風轉燭。四郊戰壘長蓬藿,江淮落葉涼風肅。
賃居難求陽羨田,山賊恣伐永嘉木。況值梁益焦兵火,故園已恐無松菊。獨攜此卷西陵泊,相逢邀看東山竹。展圖三嘆心骨悲,茲事棄置等覆餗。
中夜敲床索新句,檢拾篇章媵歸舳。明年松根健夏涼,知君飽啖峨眉菽。乞分尋尺青玉虬,種向棋軒卻煩溽。
正學原非阿世材,可堪轅叟老難回。司空城旦書何用,莫怪公孫側目來。
漢家天子好文詞,楊厲鋪張乃得之。迎得申公偏尚簡,虛他臧綰上言師。
播種無煩攈蓘忙
秋成安坐慶倉箱
場工早了清閒甚
便理牛車榨蔗糖
不得者個,爭得那個。既得那個,忘卻者個。
買屋依三阜,
開窗對兩池。
去來誰是主,
空鎖壁間詩。
撥翠山光浸碧濤。琳宮移步鳳尖勞。暮歸紅燭照吟毫。
畫舫春游人更懶,繡幃濃睡日常高。隔簾休把綺琴操。
炎蒸才謝。正暮云斂盡,銀河斜掛。鶯燕風流,荷芰繁華,夢還惹。此時旅況何如也。舉目見、新霜沾瓦。青熒燈火,紙窗竹屋,狂吟閑寫。
中夜。追思往日,向金門執戟、競夸裘馬。一陣西風,又送羈人,燕臺下。急須覓破衣殘帕。同學者、相逢如乍。且尋江表徐陵,月明詞話。
蕭蕭江上雨,急點振林寒。
把酒話今夕,臨風懷古歡。
滄波秋已晚,紅燭夜初殘。
我亦耽棲隱,蝸廬信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