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叟郊居
旋補疏籬短短遮,郊居初似厭紛華。
鄰燈林腹幾螢小,市路山腰一線斜。
衰草綴珠看曉露,暮天飛墨數歸鴉。
憐君近歲頭渾白,兩淚臨風數祭拏。
旋補疏籬短短遮,郊居初似厭紛華。
鄰燈林腹幾螢小,市路山腰一線斜。
衰草綴珠看曉露,暮天飛墨數歸鴉。
憐君近歲頭渾白,兩淚臨風數祭拏。
急忙修補那稀疏的籬笆,讓它短短地遮擋著,住在郊外起初好像是厭惡繁華紛擾。鄰家的燈光在樹林深處,像幾只小小的螢火蟲;山間的道路如一條斜線蜿蜒在山腰。清晨看著衰草上綴著露珠,像點綴著珍珠;傍晚望著暮色中如墨點般的歸鴉在天空飛過。憐惜你近年來頭發全白了,臨風灑下兩行淚水,細數著祭船。
旋:急忙、隨即。
疏籬:稀疏的籬笆。
厭紛華:厭惡繁華紛擾。
螢:螢火蟲。
綴珠:像點綴著珍珠,形容草上露珠。
祭拏:祭船,‘拏’通‘舡’,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拜訪友人徐安叟的郊居時,看到友人的生活環境和友人的狀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社會較為紛擾,而徐安叟選擇郊居以遠離喧囂。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徐安叟的郊居生活并表達對友人的憐惜。其特點是通過細膩的景物描寫營造意境,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友情的珍視。
倚天樓殿,升平風月,彩仗春移。鸞絲鳳竹,長生調里,迎得翠輿歸。雕鞍游罷,何處還有心期。濃熏翠被,深停畫燭,人約月西時。
偶然憩南野,高蔭欣古木。室中晤言稀,樹下坐忘獨。枉棹來故人,逗嘯看新竹。深林長閉門,豐草高于屋。何物款素心,愿言宵炳燭。野處雖已適,久不聞高詠。炳燭夜何短,含毫曉未竟。涼雨原上來,洗我竹林凈。荷池漲莫知,松檐溜可聽。小舠勿遽還,出嘯風波勁。
斜陽下古臺,畫燭喚傳杯。楚舞空江怨,燕筑暮云開。片云移翠竹,零雨落黃梅。天北星辰指,江南書劍來。
邸吏驚相報,朱郎佩郡章。愿停今日騎,更進故人觴。露冕太行碧,登樓濁浪黃。和歌君又去,底事老華陽。七年三送汝,久客悵分離。官喜專城早,春深臥閣宜。沁園邀月夕,濟瀆看山時。應有河陽作,郵筒好寄詩。
赤岸若朝霞。
霜風策策鼓黃蘆,滿眼吳江舊去途。夢到月明天闊處,夜深泥宿故城湖。
擬上高峰最上頭,籃輿已賃又還休。舊來詩眼如今別,添與江南一段愁。
漢家飛將雄,夜戰蕪城北。雙刀斫盡刓,月暗穿圍出。低頭拔胡箭,卻向胡軍射。
自小喜研文學書,倡新文化是先驅。才華橫溢毫端暢,博古通今啟后儒。
萬劫灰中存世界,千層浪里惜儒珍。
舊跡何勞問,東風草又新。江蘺春秣馬,啼鴂暮愁人。白積千秋骨,青然幾夜磷。那堪聽畫角,腸斷是西津。夜宴出房烝,軍城酒似澠。陣云通白帝,邊月墮黃陵。垂手花低幕,纏頭柳覆繒。章臺歌舞地,今古悵偏增。
艷舞團金屋,清歌近笛床。相攜云外去,直向酒中藏。月榭留仙侶,春庭湛露光。詞林有閒客,作賦擬長楊。
破帽蹇驢逐錦鞍。也如饑客眼長寒。塵中誰識酒腸寬。獨立蒼茫憐色相,空空難拾舊時歡。菩提自在任人看。
六曲屏山角。有絲絲、柳條綰住,一痕春腳。卻怪天公偏耐冷,作就輕陰漠漠。正曉睡、被鶯催覺。病怯馀寒禁不得,檢青箱、重把湖綿著。梳裹罷,啟湘箔。心情只似今非昨。報庭前、殘紅謝也,又添離索。狼藉胭脂香滿地,多半隔宵風惡。翻悟到、人生榮落。回首繁華原若夢,再休提、命合如花薄。茵與溷,偶然錯。
西齋半日雨浪浪,雨過新梢出短墻。塵土不飛人跡斷,碧陰添得晚窗涼。竹間佳興屬王猷,竹外風煙寫素秋。市散人間詩欲就,一簾疏雨入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