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支池二首 其二
際天州縣出要荒,始覺承平日月長。
一望宛無戎甲馬,四圍皆是漢封疆。
清笳沓沓翻新曲,寒月低低下乳墻。
說與遠人知德意,九重深處是成康。
際天州縣出要荒,始覺承平日月長。
一望宛無戎甲馬,四圍皆是漢封疆。
清笳沓沓翻新曲,寒月低低下乳墻。
說與遠人知德意,九重深處是成康。
天邊的州縣遠離中原荒僻之地,才感受到太平盛世時光悠長。放眼望去不見戰爭的兵馬,四周都是漢朝的封疆。清越的胡笳聲中演奏著新曲,寒月慢慢低低地照著矮墻。告訴遠方之人知曉朝廷的仁德之意,天子所在之處如同成康之治般太平。
際天:天邊。
要荒:指邊遠地區。
承平:太平。
戎甲馬:指戰爭的兵馬。
漢封疆:這里泛指國家領土。
笳:胡笳,一種樂器。
沓沓:形容聲音連續不斷。
乳墻:矮墻。
遠人:遠方的人。
九重:指帝王居住的地方。
成康:周成王、周康王,他們統治時期天下安寧,史稱“成康之治”。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內容推測,當時可能處于和平時期,邊疆無戰事,詩人有感于太平盛世而作此詩,表達對國家和平、朝廷仁德的歌頌。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太平盛世,突出特點是通過描寫邊疆和平景象展現國家安寧。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詩人的心境。
醉來市上眠,我觚不離手。本是高陽徒,逢人時乞酒。
七十一年云水中,半江老隱舊知儂。一杯引滿為君喜,伯倚今朝又作翁。
永晝周春澤,松陽散瓣明。瓣今辭去久,吾亦已沉淪。鷦鷯居素枝,晨風晏北林。峻竹搖炎暑,佳松修短亭。我自無何來,始將一息寧。息寧何所止,棘杞憎衣襟。鷦鷯瞠怒目,晨風仰爪鳴。嗟彼無相欺,我實無可依。躅然隨蓬轉,所在本無期。飆風驚兀石,我心久怠疲。念爾林中趣,故欲相投棲。生靈俱渥薄,相間何離離。今即不我許,我行當復去。去去向何處,孤鴻以飄舉。我力未堪比,揮弦淚如雨。北溟有魚焉,海運將南圖。南圖固有托,而我煩誰驅?棄置勿復陳,吾行未可涂。
星驛東州盡,霜威憲府新。古今從上下,經傳獨紛紜。子弟諸王選,丹青寶晉親。已知收俊彥,也復惜馀人。廣平新職業,荊楚舊文章。盛府芙蓉幕,諸曹雁鶩行。賓僚嚴分限,官事舉維綱。千里無青草,饑民正可傷。顏巷端居日,膺門屬望初。芙蓉池不遠,桃李地無馀。霜雪歸行幕,星辰近輔車。不才污盛府,吾子意何如。聲名沈書記,廉白杜參軍。千里風期合,三才月旦尊。辭章須爾雅,幃幄厭深文。秋興知多少,黃花酒滿樽。求學鄉人久,為農歲序更。三秋收橡栗,千里足莼羹。作吏真癡絕,吟詩得瘦生。諸公能指畫,經訓尚縱橫。
碧山繚繞晝陰垂,云濕宮城雨濕衣。芳草遠含春意態,微陽閒弄晚光輝。灤河委曲經千里,魏闕嵯峨壯九圍。滿目郁蔥佳氣在,莫從陳跡訪依稀。
屈子變風雅,騷經寓孤忠。光華并日月,耿耿垂無窮。后賢襲軌轍,長卿得其宗。招搖臨邛市,放曠托絲桐。淳風日以靡,齊梁更纖秾。遠游謝紛濁,超逸等冥鴻。
低云漫捲厚如綿,覆我高樓百尺軒。料是雨情酬未足,凄霜一片襲寒原。
章江千里弛流難,泛濫珠磯獲大觀。冬日浮沙愁野溢,春波拂渚懼閭殫。非緣樵牧開林麓,已令蛟螭作踞蟠。望望煙云多寶氣,明湖倒影自漫漫。
久厭朱袍裹玉仙,幅巾藜杖老山間。從今魚鳥緣應熟,只恐鴛鴦債未還。
訟庭寂寂散春煙,碧海丹山在目前。市得蝦姑堪佐酒,摘來荔子不論錢。
兀兀北窗下,嘈嘈林間鳴。聲各奏小大,諒亦隨其形。倏然氣肅冽,一夕俱沈冥。試語塵中士,細聽秋蟲聲。七十云古希,予年三之二。來景殊無多,那復就枯瘁。窘步驚畏途,撫心慨時事。何以怡馀生,一日委一醉。
春雨青山漠漠,晚樹白云悠悠。若非輞川莊口,定是浣花溪頭。
苑路東西草色遙,闌干曲曲似飛橋。水晶殿外檐鈴響,疑是鑾輿早散朝。
林間終日坐蒼苔,有客過從此地來。厚饋遠稱慈母壽,好懷今為故人開。黃昏燭盡云山出,半夜詩成風雨催。莫厭田家供奉薄,看花村塢當銜杯。
嬴皇?威武,漢帝非仙才。玄關袐靈府,何處求蓬萊。終遺鎬池璧,空獻新垣杯。但見三泉下,寶衣變寒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