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用諸人韻賦詩見貽復用韻謝之 其一
昔人何事愛吾廬
燕雀鸞凰不并居
鄉社鳴琴欣日永
宦游退鶂恨風初
迷樓賦罷夢何處
雙扇詩成淚不疏
莫問今朝多白髪
年時曾奏萬言書
昔人何事愛吾廬
燕雀鸞凰不并居
鄉社鳴琴欣日永
宦游退鶂恨風初
迷樓賦罷夢何處
雙扇詩成淚不疏
莫問今朝多白髪
年時曾奏萬言書
古人為何如此喜愛我的草廬?燕雀與鳳凰本就不能同處棲息。在鄉社撫琴閑坐,欣悅于白晝的漫長;仕途失意如退飛的鶂鳥,怨恨那初起的逆風。寫完《迷樓賦》后,夢境不知歸向何處;作成《雙扇詩》時,淚水不斷濕了衣襟。莫要問今日為何添了許多白發,當年我也曾向君王上奏萬言書。
吾廬:指詩人自己的居所,化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審容膝之易安'的草廬意象,代指簡樸的住所。
燕雀鸞凰:燕雀比喻平庸之人,鸞凰比喻高潔之士,典出《楚辭》中'鸞鳥鳳皇,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的對比。
鳴琴:用《論語》中子游為武城宰'鳴琴而治'的典故,指地方治理安閑、政通人和的景象。
退鶂(tuì yì):鶂即鹢鳥,《左傳·僖公十六年》載'六鹢退飛',因風逆而退,此處喻指仕途受阻、失意。
迷樓:隋煬帝所建奢華樓閣,此處或代指詠嘆前朝興衰的賦作,暗含對歷史變遷的感慨。
雙扇詩:具體所指不詳,或為詩人昔年感懷身世、情感之作。
萬言書:指臣子向皇帝進呈的長篇奏疏,此處體現詩人昔年忠直敢言、積極用世的抱負。
此詩為酬和之作,詩人收到友人用特定韻腳所贈詩作后,依原韻回謝。結合'宦游退鶂''年時曾奏萬言書'等句推測,創作于詩人晚年,或經歷宦海挫折、退居鄉社之時,既有對過往仕途的追憶,也有對當前境遇的感慨。
全詩通過今昔對比與典故運用,展現詩人從積極用世(奏萬言書)到仕途失意(退鶂恨風)、再到退居鄉社(鳴琴日永)的人生軌跡,主旨在于抒發高潔自守的品格與對歲月流逝的感慨,語言典雅,情感深沉,是酬和詩中兼具個人抒情與文學性的佳作。
人間一理萬物凝,夏蟲底用多疑冰。我曾爛賞萬花國,每謂乾坤總形色。梅花肯欲為公尋,江北江南皆可得。指燈為火諒不難,不然枉跨城東鞍。萬紫千紅總佳興,影響前頭路空暝。高齋獨坐幾深思,此意我知公亦知。
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樹樹齊開了。艷李夭桃都壓倒。妝點好。園林處處紅云島。彩架秋千騎巷笊。冰絲寶料星毬小。誤馬隨車天欲曉。燈月皎。碧雞三唱星回卯。
燭引金蓮白玉堂,宮垂銀榜左春坊。毛曾久倚黃門樹,武子今封召伯棠。攬有羨君花竹秀,課無憐我簿書忙。欲知兩地相同處,亭午葵心向太陽。
筆耕白首不逢年,間得新題似得仙。磨透鐵泓空費力,吟殘金薤弗成篇。未忘陋巷希瞠若,不信長虹死浩然。小駐行云聊寄恨,莫為愁雨濕吳天。
宦海浮沈六十春,歸來故里等閒身。兩重黑海風濤惡,一輩青年日月新。乘興聊穿靈運屐,科頭且脫惠文巾。我來不盡滄桑感,勝國衣冠少舊人!
黯黯瘴云飛雨,巖巖石磴盤空。絕險更無鳥過,奇勛惟說關公。
舊雨高峣上,新晴太華中。松門?山靄,蘭渚鏡文虹。鐘動煙花紫,燈然暝色蔥。山僧多養馬,疑是古支公。
六鹢何因定退飛,秦人似比越人肥。江山媚我童童現,瓶缽攜身得得歸。老想題詩天下遍,無如開口世人非。南行愿往風陵渡,落日西山吊古薇。
一從鰲足崩坤軸,堯疆拍天洪水。虎豹磨牙,龍蛇起陸,諾亞方舟誰置。馀生眾蟻。望鼎定神京,少陵收淚。叵測君心,赤旗又捲海潮沸。昆岡瓊玉盡燬。寶章惟四卷,紅耀寰內。遍野鶯歌,通衢燕舞,百拜吾皇恩惠。江山信美。恁丹藥無靈,玉棺長閉。紫禁招魂,夜梟猶叫起。
河橋數株柳,偏受東風多。柔條慎勿折,生意全天和。潮漲復潮退,盈縮痕常存。渡口孤舟橫,濟川應有人。春雨鳴布谷,土膏三月足。舉趾事深耕,竟畝水云綠。先將補袞線,綰作釣鰲絲。投向蒼江月,經綸小試之。夜深展書讀,伊吾聲比屋。掩映杖頭光,穿破西園竹。春秋思報本,忠孝原有祠。儀物修孔時,擊鼓吹豳詩。秋山草木落,樵夫日相尋。幽歌出空谷,金石有馀音。晨昏禮法供,擊鼓齊七眾。堪笑木蘭僧,飯了空聲送。
山情水思半軒間,試問來居有底閑。唯有才高方暇佚,無論歲月自能攀。
雨盡禽聲寂,空山似有聞。十年稠疊恨,不是為思君。
休識流黃罷養蠶,桃根桃葉并清酣。龍綃卻暑肌香膩,蟬翼凌風鬢影鬖。常恨畫中題豆蔻,誰教窗下種宜男。螽斯合備房中樂,見說如今化已覃。
凜凜寒冰意自傷,由來才命恐相妨。山陽一賦千秋恨,不比尋常話斷腸。
家人卦變作明夷,爻象分明不待推。無動無謀終吉慶,有求有用即迍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