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雜怨三首
生在綺羅下,豈識漁陽道。良人自戍來,夜夜夢中到。
漁陽萬里遠,近于中門限。中門逾有時,漁陽常在眼。
良人昨日去,明日又不還。別時各有淚,零落青樓前。
君淚濡羅巾,妾淚滴路塵。羅巾今在手,日得隨妾身。
路塵如因飛,得上君車輪。
生在綺羅下,豈識漁陽道。良人自戍來,夜夜夢中到。
漁陽萬里遠,近于中門限。中門逾有時,漁陽常在眼。
良人昨日去,明日又不還。別時各有淚,零落青樓前。
君淚濡羅巾,妾淚滴路塵。羅巾今在手,日得隨妾身。
路塵如因飛,得上君車輪。
生長在富貴之家,哪里知道漁陽路途的艱辛。丈夫自從去戍邊,夜夜都在我的夢中出現。漁陽遠隔萬里,卻比家中的門檻還讓人覺得親近。家中門檻有時還能跨越,漁陽卻總在眼前(難以到達)。丈夫昨天剛離去,明天又不見回來。分別時兩人都流淚,淚水灑落在青樓前。你的淚水浸濕了羅巾,我的淚水滴落在路上的塵土中。羅巾如今在我手中,每日都能跟隨我。路上的塵土若能因風飛起,希望能附著在你的車輪上。
綺羅:華麗的絲織品,代指富貴生活。
漁陽:古代地名,在今北京密云西南,多用來泛指邊疆。
良人: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戍:守衛邊疆。
中門限:家中的門檻。
濡:浸濕。
青樓:泛指女子居住的地方。
此詩創作于唐代,當時邊疆戰事頻繁,許多男子被征去戍邊,導致大量家庭分離。詩人站在女子的角度,描繪了她們在丈夫戍邊后的孤獨、思念和哀怨,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和人民的生活狀況。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女子對戍邊丈夫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對比和想象等手法增強感染力。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唐代邊塞題材詩歌中對征人妻子情感的關注,豐富了此類詩歌的內涵。
謬忝銓衡愧此官,白頭歸老息肩難。思親惟有衰年苦,獨寢無如旅夜寒。鬢為憂民催作雪,心思補過煉成丹。天恩若許陳情去,菽水承歡也自安。
山僧贈衲衣,舊是稻田樣。石床不解眠,夜禮天壇上。
周南數載為誰留,風入貂裘動客愁。薯蕷天寒同谷晚,夫容霜老曲江秋。三吳夢想添新恨,萬里歸來覓舊游。亦有洵陽高士在,共將幽興賦刀頭。悠悠末俗競趨塵,落落清才自絕人。漫與弟兄為祿隱,不將簿尉絆吟身。帽檐山郭沖風側,艇子關河載雪新。慚愧同門相見晚,一番傾蓋便相親。
筆補媧天罅。笑詞場、止貪濃腆,誰餐龍鲊。只有菊農詞一卷,竹翠梧光團射。向楮墨、濛濛欲下。爽勝哀梨清橄欖,更險如、雪棧宵行怕。快瀑布,炎窗掛。墊巾野服神飄灑。句清圓、諸般易及,一清難畫。把向鴛鴦湖上讀,澗水奔渾似馬。雪又向、篷窗亂打。好琢琉璃為硯匣,架霜毫、床用珊瑚者。還倩取、錦綾藉。
一病五十日,復爾當解官。不才歸亦樂,無食去猶難。黽勉人應笑,低徊意已闌。舊師摩詰老,把卷靜中看。
南竄逢公弄水亭,北歸留我闔閭城。壯年不見日千里,馀論猶驚敵萬兵。簡冊何人知造膝,邊防觸處竦先聲。傷心系舸城東地,目斷安知有死生。
上人了真如,孤琴寄遐想。開軒對松泉,宴坐猶偃仰。有時閒拂拭,落葉共清響。寒聲入霜指,秋嘯動林莽。余嘗愛鳴彈,愧乏知音賞。一曲殊未終,東林月初上。
燕子呢喃君得知,深談實相妙難思。久參貝葉云何梵,一見桃花更不疑。
萬山皆拱揖,邀我入云行。秋逼小楓醉,石撩流水鳴。有人度林杪,隔樹送歌聲。隨意與之和,高吟對晚晴。
含笑初無巧笑容,未知名字復誰從。爾今顧有嫣然狀,不笑春風卻笑冬。
參禪莫滯靜工夫,鬧處相逢在半途。靜鬧兩關俱不涉,趙州東壁掛葫蘆。
誰家玉笛聲嗚咽。小亭夜月增凄切。月又不分明。教人怎么聽。更深人已盡。悄有燈和影。燈盡欲拋奴。誰憐影也無。
半嶺幽居好,疏談向夜分。劍明疑有月,香細欲生云。新醞皆松術,清娛有典墳。湘簾池上動,苦露濕行裙。
正氣來嵩岱,祥光集斗牛。青蔥開玉宇,髣髴見銅樓。盤錯歸三輔,沉潛在九疇。有光文字館,仍系帝王州。鐘鼓于胥樂,笙鸞獨上浮。清臺天似水,甲觀月如鉤。屢拜椒花夕,長逢桂葉秋。孝思維繼舜,家法要從周。賦為游麟作,官因洗馬留。愿同眉壽祝,使者敢停辀。
青山一發憐憔悴,傷春賦詩何處?離恨天中,澆愁海上,多少英雄兒女。年華如許,便把盡滄桑,畫圖收取。蝶夢鵑魂,相逢莫作凄涼語。多君激昂慷慨,祗一簫一劍,自來自去。走馬風流,屠龍身手,莫怨天涯遲暮。征驂且住,為君且高歌,為君起舞,為問他年鬢絲如舊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