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叟-傷農夫之困也
杜陵叟,杜陵居,歲種薄田一頃余。
三月無雨旱風起,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征求考課。
典桑賣地納官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昨日里胥方到門,手持尺牒榜鄉村。
十家租稅九家畢
杜陵叟,杜陵居,歲種薄田一頃余。
三月無雨旱風起,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征求考課。
典桑賣地納官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昨日里胥方到門,手持尺牒榜鄉村。
十家租稅九家畢
杜陵老頭居住在杜陵,每年種著一頃多的薄田。三月沒下雨刮起旱風,官吏明明知道卻不向上報告,急切地收斂賦稅,橫征暴斂只為考核得好成績。百姓典當桑樹、賣掉土地來交官租,那些虐待百姓、殘害萬物的官吏就是豺狼,何必一定要長著鉤爪鋸牙去吃人肉呢。不知是誰奏報了皇帝,昨天里長才到村里來,手里拿著公文在鄉村張貼??蛇@時十家之中已經有九家交完了租稅。
杜陵叟:指居住在杜陵的老人。杜陵,在今陜西西安東南。
一頃余:一頃多。一頃為一百畝。
申破:向上級申報說明災情。
考課:舊時考查官吏政績的制度。
典:典當。
尺牒:指傳達皇帝詔令的公文。
榜:張貼。
此詩創作于唐憲宗元和三年至四年(公元808 - 809年)間,當時詩人任左拾遺、翰林學士。這一時期,社會矛盾尖銳,農民受天災和官府苛政的雙重壓迫,生活艱難。詩人出于對民生的關注和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創作了這首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農民在天災和苛政下的困苦,突出特點是批判現實深刻,語言通俗。它是白居易新樂府詩的代表作之一,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對后世反映社會現實的詩歌創作有一定影響。
三籬蓋馳道,
風烈一無取。
時見牧牛童,
嗔牛吃禾黍。
若到江州二林寺,
遍游應未出云霞。
廬山瀑布三千仞,
畫破青霄始落斜。
西城疾病日,此地少尋君。
古跡春猶在,遙泉夜盡聞。
片時三處雨,九疊幾重云。
到者皆忘寐,神精與俗分。
李白雖然成異物,逸名猶與萬方傳。
昔朝曾侍玄宗側,投金渚畔春楊柳,自此何人系酒船。
任官征戰后,度日寄閑身。
封卷還高客,飛書問野人。
廢田教種谷,生路遣尋薪。
若起柴桑興,無先漉酒巾。
七千七百七十丈,
丈丈藤蘿勢入天。
未必展來空似翅,
直是畫工須閣筆,
況無名畫可流傳。
池上分行種,公庭覺少塵。
根離潮水岸,韻爽判曹人。
正午回魚影,方昏息鷺身。
無時不動詠,滄島思方頻。
憶歸休上越王臺,歸思臨高不易裁。
為客正當無雁處,
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爭發被春催。
一檣千里外,隱者興宜孤。
落日長邊海,秋風滿故都。
掩關苔色老,盤徑葉聲枯。
匡岳來時過,遲回絕頂無。
三庚到秋伏,
偶來松檻立。
熱少清風多,
開門放山入。
住山因以福為庭,便向山中隱姓名。
閬苑駕將雕羽去,
顧我從來斷浮濁,擬驅雞犬上三清。
未識佳人尋桂水,水云先解傍壺觴。
筍林次第添斑竹,如飛似墮皆青壁,畫手不強元化強。
背顧秦城在何處,圖書作伴過湘東。
神鴉亂噪黃陵近,
也知漸老巖棲穩,爭奈文闈有至公。
得召丘墻淚卻頻,若無公道也無因。
門前送敕朱衣吏,
南山雖有歸溪路,爭那酬恩未殺身。
霽動江池色,春殘一去游。
菰風生馬足,槐雪滴人頭。
北闕塵未起,南山青欲流。
如何多別地,卻得醉汀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