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同文館詩 其二
聲鳴皆出谷,觜距各爭場。
鐵網收明月,霜铓倒豫章。
湛恩終錫宴,優禮合焚香。
最苦讎書客,消愁頼杜康。
聲鳴皆出谷,觜距各爭場。
鐵網收明月,霜铓倒豫章。
湛恩終錫宴,優禮合焚香。
最苦讎書客,消愁頼杜康。
鳥兒都從山谷中飛出啼鳴,雞們各自在場上爭斗。像用鐵網撈取明月般,銳利的刀鋒砍倒了豫章大樹。深厚的恩澤最終賜下宴會,優厚的禮儀應當焚香。最痛苦的是校讎書籍的人,只能依靠美酒來消解憂愁。
觜距:指雞的嘴和爪,這里以雞爭斗比喻競爭。
鐵網收明月:一種奇特的表達,可能象征著獲取珍貴之物的艱難或不切實際。
霜铓:鋒利的刀刃。
豫章:一種大樹。
湛恩:深厚的恩澤。
讎書客:從事校勘書籍工作的人。
杜康:代指酒。
同文館是古代進行文化交流、人才聚集的場所。此詩創作可能是詩人在秋日于同文館看到眾人競爭、活動等場景,結合自己校書的辛苦經歷而作。當時可能社會上存在一定的競爭氛圍,詩人在工作中也有諸多壓力。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競爭場景和校書人的苦悶。其特點是意象奇特、語言古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能反映當時文人的生活和情感。
傳家耕讀著名聲,
瑞靄一門樂自生。
柏葉松身寬壽域,
文郎今已奮鵬程。
秋日微涼草樹悲,此情堪與故山離。蘇黃人物從頭數,周邵風流雅未知。野老自能償伏臘,東風無計奈糠秕。憑君莫唱滄洲曲,一淚斜陽灑臥獅。
西傾一極論今雨,潁上方歸思欲離。古樹碧圓山欲斷,小窗虛白月先知。滄江已老三秋鬢,太古風清萬國秕。暮雨無言翁仲泣,淡煙芳草對殘獅。
木落寒崖鸛雀哀,夕陽愁入鮑家臺。
流空日月堂堂去,拍座煙云故故來。
骨肉至情工作別,帝王大度不容才。
古今何限窮途淚,萬里江山一酒杯。
涼飆送朱火,庭樹下微霜。
娟娟素明月,照妾羅衣裳。
遲回循廣除,蟪蛄鳴北堂。
感物思郁紆,況茲夜未央。
故恩坐搖落,新歡詎可量。
音徽渺難接,婉孌不能忘。
昔為雙飛鸞,今作單鴛鴦。
容華安足恃,顧影徒自傷。
保君金石軀,千秋樂景光。
兩年書劍客江淮,
空見黃花滿地開。
幽趣不慚陶令令,
東籬當有白衣來。
燕子欲歸時節,高樓昨夜西風。求得人間成小會,試把金尊傍菊叢。歌長粉面紅。
斜日更穿簾幕,微涼漸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盡,寫向蠻箋曲調中。此情千萬重。
仙梯難上塵緣重,
俗駕勒回仙有靈。
煙靄模糊雨昏黑,
數峰疑在眼中青。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場屋追兄弟,閨門托婦壬。
傳家深屬契,為客細論心。
何物尉乃勇,所居官不侵。
相期愛蜩甲,突兀看穹林。
名花爛若霞,倏忽飛如雨。
亭亭柏與松,歷盡風霜苦。
不改舊時青,空山自千古。
纖細蛾眉線樣長,
心思靈巧絕尋常。
君王不食胡麻飯,
空向天臺覓藥方。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獨酌時。
一盞兩盞至三盞,五題七題或十題。
只知人事是太古,不信我身非伏羲。
為幸居多宜自樂,堯夫非是愛吟詩。
錦堂春曉。鏡前拂綽新妝了。
容華南國如伊少。豆蔻梢頭,似柳腰肢小。
鸞袖動香飛雪繞。煙中一朵芙蓉裊。
莫惜明珠,買取傾城笑。
偃蓋垂髯一萬株,郁蔥佳氣冠江湖。
長依漢地三天竺,不數秦時五大夫。
永夜濤聲遙自合,高秋嶺色未全孤。
無勞白眼輕人世,雨后芝苓好更鋤。
云物蒼然滃不開,中原真欲壓徂徠。
龍鱗日聳天朝干,烏尾霜訛御史臺。
半嶺只聞鸞鳳嘯,百年誰辨棟梁材。
饒他新息封侯好,楊柳蕭條曲易哀。
微醺醒后燼爐香,紙帳寒宵布被涼。
歲逼常愁雙鬢短,夢回不耐五更長。
欲教夜氣涵天性,偏是詩魔擾睡鄉。
怪底凍雞啼較早,誤人顛倒著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