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唐風·杕杜
有杕之杜,其葉湑湑。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葉箐箐。獨行睘睘。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葉湑湑。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葉箐箐。獨行睘睘。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那棵杜梨樹孤獨生長,樹葉繁茂又鮮亮。我獨自走路好凄涼。難道真沒朋友幫?都不如我親兄弟親又長。可嘆路過這些人,為何不與我相幫?人家沒個親兄弟,為何不把援手揚?那棵杜梨樹獨自立,樹葉青青多茂密。我獨自走路好孤寂。難道真沒朋友伴?都不如我同族人親又密。可嘆路過這些人,為何不與我相幫?人家沒個親兄弟,為何不把援手幫?
杕(dì):樹木孤生獨特的樣子。杜:杜梨,又名棠梨。
湑(xǔ)湑:枝葉茂盛的樣子。
踽(jǔ)踽:獨自走路,孤單的樣子。
同父:同胞兄弟。
嗟(jiē):感嘆詞。行之人:過路人。
比:親近,幫助。
佽(cì):幫助。
箐(qīng)箐:枝葉茂盛的樣子。
睘(qióng)睘:同“煢煢”,孤獨無依的樣子。
同姓:指同宗的兄弟。
《詩經》多為民間歌謠,創作背景難以確切知曉。此詩可能創作于古代社會,當時人們生活艱難,社會關系復雜,個體在面對困難時渴望得到他人尤其是兄弟的幫助,詩中主人公或許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因孤獨無助而發出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孤獨者渴望親情和他人幫助的情感。其特點是通過比興和重章疊唱增強感染力。在《詩經》中展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情感訴求,具有一定的文學和歷史價值。
云英嫁了,弄玉歸來,向翠樓瓊戶。虛無萬疊,試問取、金闕西廂何處。容華絕代,是王母、前頭人數。看紫衣、仙佩非耶,漢殿夜涼歸去。
低鬟小按霓裳,唱月底仙聲,記否親遇。霞宮侍宴,渾忘了、聽水聽風前度。天青海碧,也只合、其中小住。笑人間、兒女聰明,倒寫成雙名字。
有伴即來,地辟天開。
冷光重出匣,古路絕纖埃。
萬象森羅齊合掌,須彌岌崿舞三臺。
帆影隨波拍遠天,獨行又復恨新篇。
詞人本善操牛耳,孺子寧甘執馬鞭。
江葉得風聞自語,岸梅將雪冷相憐。
欲持一夜孤舟夢,歸拜龐公臥榻前。
梅溪千載人,我得交其子。
霜天行白日,了不受塵滓。
明朝把一麾,闊步方自此。
海內觀典刑,豈惟吾黨喜。
奎躔五緯驗連珠,
瑞紀人文啟圣符。
一札鐵衣天下誦,
千山黑處起金烏。
清。
雨過遙天無片云。
垂楊外,時囀一聲鶯。
清江一曲界間關,
倚作琴聲上下灘。
鵲報主人知有喜,
惠然金玉總稱難。
茶鼎煙消鶴夢驚,
水瓶香雪一枝明。
人間詩思尋常有,
不比西湖分外清。
花里三傾國,梅蘭及海棠。
可餐皆秀色,不斷是生香。
春思依依夢,秋陰寸寸腸。
何時滿人意,都植在瀟湘。
寂寞何王殿,遺墳此徑孤。玉階番雪草,野日自金鋪。廡暝牛羊聚,林風鳥雀呼。白頭香火者,猶護赤龍符。
二冢累累接,聊城復定安。情哀宮獨盛,世異柏同殘。久雨石門塌,新霜帷殿寒。西陵時節望,誰見綺羅嘆。
土豹長老,悟處敲誵。滑頭勝似莼菜,軟頑何啻黐膠。
曾被三腳驢子,踏得鼻孔成四。瞎老婆半夜吹火,張聾子日午聞歌。
畫得這般毫相,出生入死降魔。有時鼓起龍門浪,娑竭龍王不奈何。
潦倒住持,不言規矩。聚三百僧,說無義語。
平生要討便宜,落水也求乾處。
新苔凝礎,閒雀窺幃,澡蘭舊節。
畫鼓聲沈,燎爐焰短愁篆結。
不信鄰笛驚風,助曉吟凄咽。
墻角雙榴,褪紅還上裙褶。
梅雨江南,送離魂、怨流菰葉。
楚云章句,沈沈秋心半篋。
晼晚歸帆何處,恨路長波闊。
呵壁荒唐,酹觴清些誰答。
岐路論交自有神,使君高誼薄秋旻。
天涯臭味元同姓,海內文章屬幾人。
何日關門占氣色,且隨堠吏望車塵。
姑蘇姑蔑盈盈水,愿把新詩次第論。
故苑春容日月新。玉樓歌管渺難聞。
不堪回首秦淮月,送盡無心楚岫云。
尋鳳侶,夢鷗群。芙蓉帳暖客初醺。
美人家在平康里,萬一韓香信可分。
憶昔姑溪上,分攜歲月賒。
清標冰有骨,靜德玉無瑕。
不殺居為戒,傳經大厥家。
西山問仙籍,公合在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