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十九首 其四四
縱橫問答有來由,緣木求魚卒未休。若妙旨尋知見會,還同撥火覓浮漚。
諸佛子,著眼看。嚴霜曉露,徹骨清寒。匝地普天,通同實際。
休問得皮得髓,徒夸見淺見深。從來一道恩冤,何以自家退屈。
山僧對此,忍俊不禁。閑引少林無孔笛,為君吹起小陽春。
滿眼覷不見,滿耳聽不聞。一堂風冷淡,千古意分明。
縱橫問答有來由,緣木求魚卒未休。若妙旨尋知見會,還同撥火覓浮漚。
諸佛子,著眼看。嚴霜曉露,徹骨清寒。匝地普天,通同實際。
休問得皮得髓,徒夸見淺見深。從來一道恩冤,何以自家退屈。
山僧對此,忍俊不禁。閑引少林無孔笛,為君吹起小陽春。
滿眼覷不見,滿耳聽不聞。一堂風冷淡,千古意分明。
縱橫問答都有緣由,就像緣木求魚一樣始終不停。若用知見去尋求妙旨,就如同撥火去尋找水泡。各位佛子,仔細看。嚴霜曉露,寒冷徹骨。整個天地,都與實際相通。別再問是得皮還是得髓,也別再徒然夸耀見淺見深。從來恩冤本是一體,為何自己退縮屈服。我面對這些,忍不住笑了。閑來拿起少林無孔笛,為你們吹奏出小陽春的曲調。滿眼看不到,滿耳聽不見。整個佛堂氣氛冷淡,千古的深意卻清晰分明。
縱橫問答:指佛教中相互問答、辯論佛法。
緣木求魚: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妙旨:精妙的旨意,指佛法的真諦。
知見:指人的認識、見解。
撥火覓浮漚:撥弄火焰去尋找水泡,比喻方法錯誤,不可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得皮得髓:禪宗用語,比喻對佛法理解的深淺程度。
少林無孔笛:象征一種超越言語、直指心性的佛法境界。
小陽春:原指農歷十月,這里比喻佛法帶來的生機和溫暖。
這首偈語是禪宗的作品,禪宗強調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當時佛教內部可能存在一些人過于執著于言語知見來尋求佛法,作者創作此偈是為了糾正這種錯誤的修行方式,引導眾人回歸到真正的佛法領悟上。
這首偈語主旨是告誡人們不要用錯誤的知見去尋求佛法,應超越言語和表面的理解。其特點是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來傳達佛法思想。在禪宗文學史上,它體現了禪宗以簡潔直白的方式開示佛法的傳統,對后世禪宗修行和文學創作有一定的影響。
金井欄邊見羽儀,梧桐樹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憐文彩,畫與佳人刺繡衣。 飲啄蓬山最上頭,和煙飛下禁城秋。 曾將弄玉歸云去,金翿斜開十二樓。
退處鄉關,幽棲林藪,舍宇第須茅蓋。翠巘清泉,啟軒窗遙對。遇等閑、鄰里過從,親朋臨顧,草草便成幽會。策杖攜壺,向湖邊柳外。 旋買溪魚,便斫銀絲膾。誰復欲痛飲,如長鯨吞海。共惜醺酣,恐歡娛難再。矧清風明月非錢買。休追念、金馬玉堂心膽碎。且斗尊前,有阿誰身在。
退處相關,幽棲林藪,舍宇第須茅蓋。翠巘清泉,啟軒窗遙對。遇等閑、鄰里過從,親朋臨顧,草草便成幽會。策杖攜壺,向湖邊柳外。旋買溪魚,便斫銀絲膾。誰復欲痛飲,如長鯨吞海。共惜醺酣,恐歡娛難再。矧清風明月非錢買。休追念、金馬玉堂心膽碎。且斗尊前,有阿誰身在。
酸風泠泠。哀笳吹數聲。碎雨冥冥。泣瑤英。花心路,芙蓉城。相思幾回魂驚。腸斷墳草青。
莫笑劉郎老。老劉郎平生,不是山林懷抱。夢里風云翻海岳,覺后狂歌墜帽。嘆幾度、荒雞誤曉。天際晴云開五色,縱今年、意氣猶年少。機事遠,有時到。 凱歌檄筆憑誰道。對村中、一溪流水,半林斜照。賴有可人堪話舊,時共掀髯絕倒。也來問、袞衣茸帽。聊且問天占百歲,看乾坤、此事如何了。腸斷處,春城草。
長亭望斷來時路。樓臺杳靄迷花霧。山雨隔窗聲。思君魂夢驚。 淚痕侵褥錦。閑卻鴛鴦枕。有淚不須垂。金鞍明月歸。
雨秀風明,煙柔霧滑,魏家初試嬌紫。翠羽低云,檀心暈粉,獨冠洛京新譜。沈香醉墨,曾賦與、昭陽仙侶。塵世幾經朝暮,花神豈知今古。 愁聽流鶯自語,嘆唐宮、草青如許。空有天邊皓月,見霓裳舞。更后百年人換,又誰記、今番看花處。流水夕陽,斷魂鐘鼓。
胸中歷歷古人詩,妙用縱橫自一機。 管得杜韓驚且泣,斕斑要作百家衣。 學詩元不離參禪,萬象森羅總現前。 觸著見成佳句子,隨機饤饾便天然。
院落黃昏,殘霞收盡廉纖雨。天香富貴洛陽城,巧費春工作。自笑平生吟苦。寫不盡、此花風度。玉堂銀燭,翠幄畫闌,萬紅爭妒。 那更深宵,寒光幻出清都府。嫦娥跨影下人間,來按紅鸞舞。連夜杯行休駐。生怕化、彩云飛去。酒闌人靜,月淡塵清,曉風輕露。
玉勒絲鞭,彩旗紅索,總向愁中休了。偏憐景媚,為甚愁濃,都為雨多晴少。桃杏開到梨花,紅印香印,綠平幽沼。也無饒、紅藥殿春,更作薄寒清峭。 塵夢里、暗換年華,東風能幾,又把一番春老。鶯花過眼,蠶麥當頭,朝日濃陰籠曉。休恨煙林杜鵑,只恨啼鳩,呼云聲杳。到如今,暖靄烘晴,滿地綠陰芳草。
漢末桓帝時。 郎有馬子侯。 自謂識音律。 請客鳴笙竽。 為作陌上桑。 反言鳳將雛。 左右偽稱善。 亦復自搖頭。
暮云沈、凄凄花陌,荒苔青潤鴛甃。嬌紅一捻不勝春,苦雨酸雨僝僽。從別后。但暗憶娉婷,幾把垂楊蹂。香銷韓袖。念鶯燕悲吟,鳳鸞仙去,空負摘花手。 銅鋪掩,窺見文窗依舊。箏琶塵暗弦縐。欲圓春夢今猶未,怪得西飛太驟。凝佇久。擬待倩、鴻都羽客尋仙偶。青衫濕透。嘆玉骨沈埋,芳魂縹緲,何處酹尊酒。
古有行道人。 陌上見三叟。 年各百余歲。 相與鋤禾莠。 住車問三叟。 何以得此壽。 上叟前致辭。 室內嫗貌丑。 中叟前置辭。 量腹節所受。 下叟前致辭。 夜臥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 所以能長久。
醉里江南路。問梅花、經年冷落,幾番煙雨。玉骨冰肌終是別,猶帶孤山瑞露。想蘊藉、和羹風度。萬紫千紅羨妒早,羨仙標、豈比人間侶。聊玩弄,六花舞。云寒木落山城暮。忽飄來、暗香萬斛,春浮江浦。茅舍竹籬詞客老,擬傍東風千樹。看好月、亭亭當午。流水村中清淺處,稱橫斜疏影相容與。時索笑,想應許。
已斷因緣莫更尋。尋時煩惱不如心。從今休聽世間音。 鸞夢漸隨秋水遠,鶴情甘伴野云深。隔樓花月自陰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