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酬復言和前篇
經過二郡逢賢牧,聚集諸郎宴老身。
清夜漫勞紅燭會,潦倒微之從不占,未知公議道何人。
經過二郡逢賢牧,聚集諸郎宴老身。
清夜漫勞紅燭會,潦倒微之從不占,未知公議道何人。
路過兩個郡都遇到賢能的地方長官,他們召集眾多才俊設宴款待我這老人。在清靜的夜晚徒勞地舉辦紅燭晚宴,潦倒的微之(元稹)從不參與這種場合,不知道公眾的議論會推舉何人。
賢牧:賢能的地方長官。
諸郎:眾多才俊。
老身:詩人自稱。
潦倒:失意、落拓。
微之:元稹的字。
公議:公眾的議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路過兩個郡時受到賢能官員的款待,當時可能社交活動較為頻繁。而元稹可能因自身處境(詩中稱其“潦倒”)未參與這些活動。詩人在這樣的情境下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這首詩主旨圍繞詩人的經歷和感受,展現了社交活動場景以及對友人的牽掛。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可從中了解當時文人的社交生活和情感交流。
佳氣蘢蔥逼上臺,漢家基業萬年開。九江秀色流為帶,五岳中天聳作臺。絳闕岧峣龍虎在,青云縹緲鳳凰來。二京欲紀中興盛,慚乏張衡獻賦才。
春風翻自朔方回,恩澤遙從北海來。涓滴須令沾涸轍,吹噓合遣到寒灰。
長避時人友鶴群,秦淮明月蔣山云。欣逢有道辭簪紱,贏得無家念子孫。湖海詩名今已著,煙霞癖性老仍存。忘年不是朋游少,知己惟應獨有君。
夾岸風光幾許存,中流掩映漾秋魂。蕭蕭瑟瑟古亭渡,兩兩三三黃葉村。霜重寒林知鳥怯,日晴殘漲見魚翻。江山莫遂悲搖落,更眺南云有淚痕。
五馬城東送遠行,那堪難弟別難兄。烏紗此日同沾寵,黃甲當年獨著聲。春草池塘還入夢,夜窗風雨最關情。云山杳杳牽離恨,極目湖天一雁鳴。
夢破風煙迥,衾寒不自由。鐘聲到枕曙,月影入簾秋。雁過江山老,蛩吟草樹愁。整冠人共笑,兩月不梳頭。遠寺鳴金鐸,疏窗試寶熏。秋聲江一片,曙影月三分。倦鶴行黃葉,癡猿坐白云。道人無一事,抱膝看回文。
天上曾聞博士徵,山中每憶故人情。文章禮樂當時重,富貴功名一羽輕。老去定知添白發,退歸那得服黃精。思君永夜瞻天象,還應微垣第幾星。
喧豗湊六合,澒洞咽群籟。俄驚江海懸,坐覺虛空隘。包藏失地險,瀰漫見天大。嬋娟自一種,巧麗窮百態。獨馀古柏青,正色老不壞。
堂成曲徑處,人到早春時。鵝鴨江間出,菩提樹下窺。分茶粗識味,借紙細論詩。頗覺清虛入,歸途雨更宜。
劉使君,跨蒼驎,翩然而來空際云。腰間寶玦佩兩劍,青蛇躍出光粼粼。誰謂昧平昔,款語情何親。復為袖出先書一卷,紙色黯慘皆奇文。大如離堆幾百字,鉤絡朱墨殆似髹漆新。殘夢忽隨風雨斷,破泉驚聽怒濤奔。
晚歲家居日,逢人憶弟時。誰知萬里意,竟作九原悲。苦惜分符遠,尤嗟上冢遲。惟馀清夢在,款款慰深思。
讀禮三年后,張帆十月初。千金司馬賦,八法右軍書。遠道無來使,空山有故廬。持竿東海上,只釣北來魚。
屋舍小山村,終然思故園。雨晴秋倚閣,月出夜開門。好景亦時改,遠人空目存。梅花未消息,行矣晚何言。
久住天丘號羽人,萬株松柏一吟身。秋林掃葉安茶灶,雨徑留苔當坐茵。仙境道心同寂靜,詩情字體兩清新。相從擬學還丹訣,尚恐緣應隔兩塵。
何年無雨過清明,蕪草含悲泣鬼城。春夢疏緣春事起,故思多與故人生。膝前憾未雛鴉哺,身后空燒冥紙情。陌上清風何共戚,杏花吹罷落英英。清明苦雨獨登臺,又瘞相思入野苔。瘦損何曾銷故憶,衫寬依舊裹悲哀。縱橫昏淚時常滴,千結愁腸久不開。但得清魂常伴我,余生甘愿臥蒿萊。